數學課堂中的魅力
這樣解釋的:“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身的探索、發現與創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去大膽地“再創造”數學。教師要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的,數學課本是你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的助手,想學到更深的知識就要*你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經過自主探索,“再創造”了數學知識,其成功后的喜悅定然也能激勵他們再去“再創造”新的數學知識。相信,這些樂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會越來越多,認識會越來越深。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這樣的例題: “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線。求證:△ACD∽△CBD∽△ABC” 當把它的結論隱去改編為“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圖形你能得出那些結論?”變為結論開發題時,課堂氣氛立刻變得活躍,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許多結論,如:⑴∠1=∠B,∠2=∠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題要求的結論)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還可以繼續深入:如果把條件和結論互換,命題是否成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許多命題。如: ⑴已知∠1=∠B,∠2=∠A,求證:CA⊥BC,CD⊥AB(成立) ⑵已知CA⊥BC,AC2=ADAB,求證:,CD⊥AB,CD2=ADBD(成立) ⑶已知BC2=BDAB,AC2=ADAB,求證:,CD⊥AB,CA⊥BC(成立) ⑷已知∠1=∠B,AC2=ADAB,求證:CA⊥BC,CD⊥AB(不成立) ⑸已知∠2=∠A,AC2=ADAB 求證:CA⊥BC,CD⊥AB(成立)通過這樣的演變和探索,大大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從而達到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做一題而通一類的目的。(五)、 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它應包含: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知識去說明,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用數學的思想去處理這四個方面的意識。 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包括變換觀察、有序觀察等,如數學中的數“線段條數”。圖上有多少線段呢? A B C D E 先數單個的AB、BC、CD、DE共四條,再數中間有一個點的AC、…,然后相加,生活中的數客人數目、一棟樓房的門窗數目;數學中的對應與我們的認字時的倒正都有本質的數學聯系,只是我們平時在無意識地運用罷了。 用數學的知識去說明,主要指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諸如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臺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等。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這里數學的方式主要指推理的方式、建模的方式、假設反證的方式、計算的方式、增減條件的方式、比較想象的方式、直覺的方式等。 例如:教師在教學完“統計”之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開展了一次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請小組學生統計同學們對語、數、外三門學科的喜好情況,制成統計表,并對統計結果作合理的分析,給老師提出一些建議,做老師的好參謀。有的學生分析:英語是一門新設學科,同學們倍感新奇,課堂形式也很活潑,所以大家最喜歡上英語課;也有的學生認為喜歡數學課的人數比以前多了,因為現在課上經常開展一些操作、游戲活動,同學之間有問題可以提、有意見可以爭論,老師有時候也比較幽默;還有的學生建議:語文老師要阻止某些同學取笑回答問題有錯或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同學,使大家都喜歡語文課……其次,教師又引導學生設想個人實踐目標:假如我是校長助理,想統計學校某一方面的信息,來協助校長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最后,教師又激勵學生自由組合,制訂小組實踐計劃:假如我們是,想統計……做社會的好公民。這里,教師要求各小組設計好統計表,利用課余時間去展開調查統計。在這一堂課中,“老師參謀”、“校長助理”、“社會公民”這三個生活問題緊緊地吸引著學生去暢想、去討論、去實踐。由此,他們再次經歷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決策”這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