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不同地區 不同生活
(四)感受祖國的多姿多彩,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課件展示:小華旅游情景展示,播放歌曲《愛我中華》
師: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由于地區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氣候特征不同,各民族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不同。從小我們應學會多了解自然,多了解自己生活的祖國和民族,懂得從小學會尊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們的生活習慣。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根據教學設計本課應制作集聲音、文字、圖片等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一)民風民俗——小華來到祖國各地旅游,第一站,四川(以歌曲《辣妹子》為背景音樂,畫面展示為四川地區風俗);(二)地形地貌——第二站,小華來到江南水鄉,無錫(以歌曲《太湖美》為背景音樂,畫面展示為江南水鄉的景色);第三站,小華來到青藏高原布達拉宮(以歌曲《青藏高原》為背景音樂,畫面展示為青藏高原的景色);第四站,小華來到長江中下游平原;第五站,四川盆地(主要展示各地區的地形地貌);考考大家(我國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出示中國地形圖;(三)氣候特征及干濕地區——出示小華旅游過程中遇到的不同氣候情況;多媒體出示我國溫度帶劃分圖;課件展示冬季時吉林、上海、海南的景象;出示我國干濕區的劃分地圖;出示課件:(小資料 我國年降水量的最高記錄,在中國臺灣的火燒寮,年平均降雨量達到6558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式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年平均降雨量僅為5.9毫米);(四)激發情感——小華旅游情景展示,播放歌曲《愛我中華》。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本課時教學要根據教學環節制作好多媒體課件,以實現在有限的時間涵蓋更多、更廣的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眼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的民俗概念,知道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區的人民由于居住環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
2.通過圖片和課件展示,讓學生了解各地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祖國大家庭千姿百態的民風民俗,進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
3.通過“做文明小客人”的游戲,了解我國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
二、課前準備
1.課件
2.小品
3.少數民族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來了四位新朋友,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很想和你們交朋友,你瞧,他們載歌載舞來了!
1.播放民族歌曲欣賞:
《青藏高原》(藏族)《月光下的思念》(傣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蒙古族)《新疆好》(維吾爾族)
2.同學們,想和這四位朋友交朋友嗎?(想)
有緣千里來相會,你和他們是否有緣呢?聰明的你如果回答出他們提出的問題就能和他們牽手,好客的少數民族朋友還會邀請你們到他們家鄉去做客哦!
有沒有信心挑戰自己?
(設計意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最高境界。在課堂伊始,教師就要注重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達到樂學的境界,通過視頻欣賞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趣,并通過富有激情的教態、語言提問,使學生情緒始終處于主動積極、興奮活躍、穩定持久的狀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