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的加法
第1課時三位數的加法(一)
(教學片斷)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1頁例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明明背著一個書包高興地向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們好,快到六一兒童節了,我給你們帶了好多禮物來啦!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
課件出示:明明先拿了兩大盒鋼筆,盒子的面上清楚地寫著:“鋼筆”、“100支裝”等字樣;兩小盒鋼筆,盒子的面上寫著“鋼筆”、“10支”等字樣。
教師:你們知道明明一共帶來的是多少支鋼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回答:有兩個大盒,就是200支,兩個小盒,是20支,合起來就是220支。
課件出示:明明又拿出了兩大盒鉛筆,每個盒子上面清楚地寫著“鉛筆”、“100支”等字樣。還拿出6個小盒,每一個盒子面上清楚地寫著“鉛筆”、“10支”等字樣。
教師: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嗎?
教師重點板書:兩種筆一共有多少支?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
教師:算式怎么列?(220+26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三位數的加法。(板書課題)
二、利用知識的遷移,自主探索新知
教學220+260
(1)學生獨立嘗試計算。
教師: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它的結果嗎?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
(2)集體匯報,交流方法(學生說,老師板書)。
教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這樣的題目。如果是你們去買的話,一定會得到禮物的。
獎勵給回答得很好的學生1支鋼筆。
第2課時三位數的加法(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頁的例3、例4及課堂活動,練習八第5~10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運用三位數加法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能結合情景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遷移類推學習連續進位加法,能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結合情景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展示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8+6+1= 6+4+1= 7+5+1= 9+3+1=
2筆算下面各題
175+108
359+217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課件。
教師:有一位農民伯伯家里面養了豬,還養了奶牛,長得可好了,你們想去看一看嗎?
屏幕出示一農家院里面的奶牛,其中一頭奶牛說:“我們共有153頭。”“這算不了什么,我們比你們多多了,整整多了270頭。”旁邊出示說話的一頭肥豬。
教師:小朋友們,聽了肥豬和奶牛的話,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指一名學生說出知道了哪些信息。(奶牛有153頭,肥豬比奶牛多270頭)
你最想知道什么?(肥豬有多少頭)
(2)你能估計一下肥豬大約有多少頭嗎?
(3)你們想知道肥豬到底有多少嗎?請列式:
153+270
你會算嗎?請試一試,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算,請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學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出來的。然后指一名學生到臺上來和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教師重點指導: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怎么辦?
小結:十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百位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