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通過聽,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意境。把詩的意境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感情。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深化課文主題,達到充實文本的作用。師:《我想》這首詩歌所描繪的景色是美麗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你能為這首詩歌配上畫嗎?再寫上你創作的詩歌?(學生可以畫畫,也可以貼圖片,還可以是學生自己想象的,只要是學生喜歡的都可以。)課外拓展體現了開放性,使學生走出課本,融入生活,學會積累和運用想象,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每節課都回味無窮。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問:“你有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嗎?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指名教大家記字,學生在教大家記字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相機指導學生組詞和造句)2、學生獨立寫字。應視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獨立的識字環節,此環節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饋學生的識字情況。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憶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應鼓勵,因為這些都是經過孩子們思考的個性化的結論。書寫應重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22、沙灘上的童話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會認18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過程與方法:1、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夠邊讀邊想象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的情景。感悟課文帶給大家的樂趣。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中的詞、句、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熱愛生活,敢于挑戰。2、增進孩子對文章的喜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體會文字的美。策略方法:1、 自主合作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在對教材前后比較中我們也發現,第22課是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篇幅最長,識字量、寫字量最大的;面對這些學習難點,我們從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體驗入手,本著“相信學生能學會”的教育理念,嘗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2、擴展訓練,續編故事生動有趣的故事結束以后,一定會給學生以無限的遐想:后來又如何呢?教師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也是對故事寓意的進一步感悟,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準備:學生準備童話故事和生詞卡片;教師準備生字、生詞卡片、音樂磁帶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1、師:“大家請看題目,你們知道童話是什么意思嗎?(學生自由回答)你最喜歡的童話是什么?沙灘上的童話會發生什么事呢?請大家猜一猜!”(學生開始交流)2、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沙灘上,看一看究竟發生了什么動人的故事吧!生動的故事本身對孩子們就很有吸引力,不需要教師過多的闡述,學生已經興趣盎然了。再加上疑問的色彩就更能體現故事的神秘感,讓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