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上冊 識字8 有效教學課例
執(zhí)教教師:徐州市泉山區(qū)文教體局教科研室 朱曉紅 點評:高林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3、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感受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特點,初步感知“包”表音又表意的特點。
4、感受漢字之美之神奇,激發(fā)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
【學生和內容分析】
本課是形聲字歸類識字。教材由插圖、4個生字組成的詞語、語境歌、情境圖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統(tǒng)一。
形聲字歸類識字教材中已多次出現(xiàn),對于形聲字“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的特點,學生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8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可仔細研讀教材我們卻發(fā)現(xiàn):以“包”為基本字可以組成的形聲字相當多,編者選取了“苞、飽、泡、炮”來作為本課的教學內容,而“炮”在本冊書第二課才剛剛學過。這就使我們對編者的意圖進行了深入探究。原來“包”是個會意字。它的外邊是個“勹”。中間是個“巳”(sì)字,“象子未成形”,最初的意思是“裹”。在識字8的這組形聲字中,“包”具有既表音又表意的特點。準確地了解與把握了這一點,對本課編寫意圖的也就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與把握。即通過對這一組字的學習,學生對形聲字能有進一步的認識——有的聲旁具有兼表音義的功能。即文字學中的“右文說”。至此,對本課的重難點的理解把握就較為準確到位了。
【教學方法、手段】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揭示字與字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練習】
填一填:
一撇橫折鉤,小巳藏里頭。
草上花含苞,水邊魚吐泡。
有食吃個飽,有火放花炮。
有手能摟(),有足便能()。
月來成同(),雨來下冰()。
教學過程
(一)巧用謎語,導入新課。
出示謎語:
一撇,橫折鉤,小巳藏里頭。
草上花含苞,水邊魚吐泡。
有食吃個飽,有火放花炮。
—— 打一字()
(二)學習本課生字
1、演示“包”字的演變過程,了解“包”字蘊含的意義。
2、自主學習“苞、飽、泡、炮”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借助偏旁,讀懂字義。
(3)歸納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
(4) 借助圖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花苞、水泡、火炮、飽滿都含有“包裹”的意思。從而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聲旁“包”表音又表意的特點。
(三)朗讀韻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加上動作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寫字。
(五)拓展練習
十、課后反思
關于識字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如何真正落實這些要求呢?本課例在教學中既緊密結合教材,又獨辟蹊徑,別俱特色。
1、 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本課教材由四部分組成:帶有偏旁的卡片、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一幅情境圖、一首兒歌。大多數(shù)教師教學時都采用由偏旁組成字,由字到詞,再到句子和文段的做法,本課例教者反其道而行,依據(jù)人認識事物“浪漫-精確-綜合”的規(guī)律,讓學生先在一定的有意義的語言背景下認識字類,再對需要教學的字詞進行重點教學,然后,再設法將之運用于自己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