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第五單元 趣味故事
16囫圇吞棗
一、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2、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囫圇吞棗”的由來。3、 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1、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2、 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這個成語故事,使學生明白:學習時不能生吞活剝,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二、課前準備:錄音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一、激 趣 引 入1、游戲:成語接龍2、引出課題師:你們知道的成語真不少,其實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你們想聽嗎?師講故事(配樂)3、聽完了故事,你們想說點什么嗎?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講給大家聽聽。學生們各抒己見,談論聽后的見解。生:我覺得這個故事很可笑。生:我覺得故事中的年輕人笨死了,他想的辦法根本不是“兩全其美”的,還很自以為是。生:我覺得……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導入課題,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肯定了學生課前積累的習慣。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導入課題,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肯定了學生課前積累的習慣。二、初讀課文,理解詞義師:同學們的意見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對這個故事還不太了解,下面同學們親自來讀一讀這個小故事吧。師: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生:問同學、問老師、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讀生字、讀通課文。(學生按要求讀文識字。)1、檢查生詞(先出示帶有拼音的詞語,指名學生讀,然后去掉拼音,開火車讀。)2、理解詞義:師: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了,那有沒有不懂的?學生提出不懂得詞語,共同理解。如:脾胃、益處、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并為學生提供多種方法,如:動作表演,表情表演、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圖片資料等。3、檢查讀文情況:按自然段指名學生讀文,其他學生聽后評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在認讀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為體會文章中心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三、理解課文1、提出問題:師:這些詞語你們理解的真好,詞語是組成文章的最小單位,我們只有讀懂了詞語,才能真正讀懂課文,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學生自由讀課文,用筆勾畫讀懂的地方。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交流讀后的收獲。師:你們真了不起,老師還沒有講,你們就已經讀懂了這么多,那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對于簡單問題,當時利用學生資源給予解決,與文章中心有關的或共性問題,教師板書在黑板上,以便引導學生共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