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第三單元材料教案
8. 了解模擬實驗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
9. 能根據(jù)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在應用時做出合適的選擇。
教學重點:認識布料的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布料的特征做出合適的選擇。
教學準備:
材料:棉布、絲綢、毛料、尼龍(或其他化纖布料)。
工具:放大鏡、廢舊發(fā)膠瓶(或其他小型噴霧器)、噴壺、橡皮筋4根,透明塑料杯4個,透明水槽1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下雨天,你們是穿什么的。磕銈冎浪鼈兪怯檬裁床牧现瞥傻模课覀冞@幾課來研究好嗎?”
二、探究內(nèi)容:
1. 觀察雨中的布料。
•師:“我們看看書本p44的插圖,你能描述一下這幾個穿著不同衣服的同學被雨淋著后,衣服上會出現(xiàn)哪些不同的情況?”
•同樣是衣服,在雨中的狀況為什么會不同呢?(可能是制作衣服的布料不同。這些衣服可能分別是由棉布、絲綢、毛料、尼龍等布料制成的)
•假如是由于布料不同而產(chǎn)生的,這些不同布料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
•我們可以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
•討論:要考慮模擬什么,用什么來模擬,怎樣模擬。(我們可以模擬下毛毛雨和中雨的情況。)
2. 模擬實驗:“毛毛雨”下的布料。
•選擇制造毛毛雨的工具。
•如何讓不同的布料在毛毛雨中均勻淋雨?
•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觀察布料上的水珠大小、多少,布料吸水、滲水的多少;可以用放大鏡看,可以用手摸,還可以用手摸布料的反面。
•模擬毛毛雨的實驗,讓不同的布料均勻地淋“雨”。不斷觀察布料淋“雨”后發(fā)生的變化。
•把觀察的情況記入記錄表中。
•交流實驗情況。
•對這幾種布料的吸水性、滲水性做出小結。
3. 模擬實驗:“中雨”下的布料。
•選擇制作中雨的工具。
•如何讓不同的布料在中雨中均勻淋雨?(設計讓不同的布料在中雨中均勻淋雨的裝置。)
•實驗:模擬中雨中布料的滲水反應。
•觀察、比較不同布料滲水的多少。
•記錄實驗情況。
•對這幾種布料的滲水性做出小結。
•設計研究不同的布料在大雨中的模擬實驗。
•根據(jù)布料在毛毛雨和中雨中的反應,推測在大雨中幾種布料會出現(xiàn)的情況。
4. 布料的使用。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不同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的差異,同樣在透氣性上也存在著差異,想一想,我們該怎樣使用這幾種布料?
•在使用這些布料時,要根據(jù)生活的需要和布料所具有的特征來選擇。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設計一件漂亮實用的雨衣。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各種材料的“鍋”
教學目標:
1. 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能根據(jù)已有認識做出大膽的預測;
2. 掌握對比實驗的基本規(guī)則,會做出簡單的對比實驗;
3. 體驗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4. 意識到預測和實驗是有一定差距,要尊重事實;
5. 認識材料在傳熱性能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
6. 初步理解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兩個概念;
7. 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一些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教學重點:能設計實驗研究方案。
教學難點:根據(jù)研究方案進行實驗。
教學準備:
材料:鐵片、鋁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材、卡紙片、棉布片、陶瓷片各一片、橡皮泥(加1/3的細砂與橡皮泥揉均勻)若干塊,邊長為15cm的白紙,回形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