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第三單元材料教案
工具:酒精燈、三腳架、打火機、小瓶蓋、直徑為20cm的圓鐵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家里都用到鍋,鍋可以把火焰的熱傳到鍋內,使鍋里的物體受熱。能夠做鍋的材料有哪些特點呢?”
二、探究內容:
1. 預測:這些材料能做“鍋”嗎?
•“以下幾種常見材料,你能用它們制作可以裝水和加熱的鍋嗎?”
•學生分析鐵片、鋁片、塑料片、玻璃片、木材、卡紙片、棉布片、陶瓷片等材料。
•預測: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鍋”,哪種材料做的“鍋”傳熱性能可能最好?把自己的預測和理由填在書上的表格里。
2. 設計研究方案。
•討論:如何知道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呢?
•如何進行實驗?用提供的材料分別制作成同樣大小的可以裝水加熱的“鍋”,裝上同樣多的水,給它們同時加熱,看哪個“鍋”里的水最先冒泡或燒開。
•如何做好可以裝水加熱的“鍋”呢?用橡皮泥圍在鐵片、鋁片、玻璃片、陶瓷片的四周做成“鍋圈”,“鍋”的大小要一致,要把橡皮泥緊貼在材料上以防止漏水,橡皮泥的高度不能太高,應不高于1cm。
3. 完善方案。
討論:我們的實驗應該注意什么?
•各種“鍋”踞鐵片中心的距離有什么要求?
•怎樣給“鍋”里加入同樣多的水?
•讓酒精燈的火焰在鐵片什么部位加熱,這幾種鍋能受到同樣多的熱?
•給“鍋”加熱的過程中,我們觀察什么?
•哪種“鍋”里的水會最先冒泡或燒開?
4. 實驗研究。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要注意小組內同學的分工合作。
•實驗中應該認真觀察。
•實驗結束后把實驗結果填在書上的記錄表中。
•與預測進行對照,如有不符,看看是預測有誤,還是實驗有誤。
5. 交流整理,形成結論。
•交流和整理實驗結果,得出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的概念。
•你還知道哪些材料是熱的良導體,哪些材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6. 擴展實驗。
•在我們提供的這些實驗材料中,有的很容易燃燒,它們是否肯定不能用來做“鍋”呢?
•我們如果用卡紙來做一個“紙鍋”,然后用酒精燈直接在鍋底下加熱你認為會怎樣?
•我們的預測。
•怎樣做“紙鍋”?
•“紙鍋”燒水的實驗。
•“紙鍋”為什么沒有被火燒著?
三、全課總結。
四、課后拓展。
你認為用什么樣的材料做“鍋”最好呢?
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被“種下”的材料
教學目標:
1. 會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影響材料變化的因素;
2. 能對材料發生的變化進行細致的觀察;
3. 能根據已有經驗和知識對材料的變化做出大膽而合理的預測;
4. 意識到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對環境的影響很大,如果大量使用不易分解的材料,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
5. 事物總是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下發生變化的;
6. 知道影響材料變化的主要因素;
7. 知道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環境中發生的變化是不同的。
教學重點:探究“種”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觀察發現材料的變化。
教學準備:
材料:1、鐵片、塑料片、紙巾、棉布。
2、各種土壤或相應的室外空地。
3、鐵鍬(鏟)、花盆(或空飲料瓶)、刷子、放大鏡、舊報紙。
4、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種”材料
一、引入:
師:“我們把種子種到地下,過一段時間,種子會發芽,長出新苗。如果我們把材料‘種’到地下,材料會發生變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