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教學設計
第三種實驗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稱量每小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燒杯的質量,記為a克;學生實驗時,只需向水中加食鹽,加到食鹽不能溶解為止,再到教師這兒稱量出溶液質量,記為b克。那么加入鹽的質量就是b-a克。
三種實驗方法呈現給學生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比較,然后詢問學生你認為那種實驗方法更科學、更嚴謹?你準備采用那種實驗方法,為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后詢問學生這三種實驗都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明確:
(1)、實驗操作要規范。加鹽、攪拌不要將鹽或者水灑出。
(2)、正確判斷鹽溶解與否。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所謂實踐出真知,隨后根據學生選擇情況,用這三種(或者其他)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分組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實驗。教師可做為學生親密的伙伴加入學生探究的行列。這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去探究,交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體驗探究樂趣,突出教學重點。
(四)、分享結果,分析數據
實驗結束后,學生們分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可以給出參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論上可以溶解36克鹽。在課件上展示實驗結果,然后引導學生交流:那種實驗方法得出的結果最準確,這幾種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這樣對不同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回顧總結,延伸拓展
實驗方法匯報分析完畢后,在后面的時間中,教師可以加以拓展訓練:在溶解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發現?(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顏色變了。)
同時思考:溶解在水中的鹽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這樣丟棄嗎?把課堂上制成的鹽水收集起來,以供下節課繼續研究時使用。將內容與下一節課緊密聯系起來。不僅重復利用了實驗材料,還滲透了節約、環保的理念。
總結反思
基于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堅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安排本課教學,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實驗法進行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實,敢于提出問題的嚴謹科學態度,發展能力,激發興趣。本課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實驗操作中。教師將實驗操作的重要步驟或者注意事項以課件形式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一步一步進行科學探究實驗。新課 標第 一網
作業練習:
1、簡單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實驗的?
2、杯子水得多少與溶解鹽的多少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