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2、分小組研究材料的某一特征。
3、交流:研究的內容,使用的方法,選用的工具,研究的結果,研究中的新發現或新感受。
制訂研究計劃要切實落實到小組內,特別是應考慮到研究方法中的控制條件。這樣研究的特征才有可比性。
五、課后擴展
1、還想研究材料的哪些特征?
2、制訂課后研究計劃,繼續研究材料的有關特征。
3、討論課后研究的注意事項。
在匯報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課后研究應注意的事項。
如對濾紙和白紙的課后研究可鎖定在吸水性上。
板
書
設
計
目標、猜想、控制條件、收集材料、實驗記錄、結論報告
教
后
反
思
讓學生自由猜物體有哪些特征可以研究,學生的思維開放度較大,但不利于探究的實實在在進行,因此,在討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研究的特征、引導學生考慮科學研究的方法非常重要 。
1、計劃
研究 :導電性 重量 浮力 易燃性 透明度
軟硬 牢固性 易碎性 吸水性
導熱性 彈性 隔熱性 反射性
控制
特征——— 2、猜想 不控制
3、實驗
教學目標:
1、會連續觀察事物的變化過程;
2、能進行簡單的模擬實驗;
3、能根據研究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和實驗工具;
4、能夠對物品的細微差異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
5、通過對布料不同特征的研究,進一步意識到周圍的世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6、通過小組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7、認識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著差異;
8、了解模擬實驗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
9、能根據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著的差異,在應用時做出合適的選擇。
教學準備:
在實驗室分小組進行教學,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材料。
1、棉布、絲綢、毛料、尼龍(或其他化纖布料),尺寸為15cm×l5㎝。
2、放大鏡、廢舊發膠瓶(或其他小型噴霧器)、噴壺、橡皮筋4根,透明塑料杯4個透明水槽1個。
課時安排:3 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預期達成目標
教學后記
一、引入
創設雨中學生淋雨的情景。
讓學生回憶雨中的情景,說說衣服被淋濕的感受。
二、觀察雨中的布料
1、看看課文中的插圖,結合你們的生活經驗,描述這幾個穿著不同衣服的同學被雨淋著后,衣服上會出現哪些不同的情況?
2、同樣是衣服,在雨中的狀況為什么會不同呢?可能是制作衣服的布料不同。這些衣服可能分別是由棉布、絲綢、毛料、尼龍等布料制成的。
3、假如是由于布料不同而產生的,這些不同的布料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
4、我們可以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
5、討論:要考慮模擬什么,用什么來模擬,怎樣模擬。我們可以模擬下毛毛雨和中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