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讓學生考慮模擬什么,用什么來模擬,怎樣模擬這些問題,事實上是讓他們進行布料的防水性和吸水性研究的方案設計,讓學生針對實驗工具進行實驗過程的設計討論。
三、模擬實驗:“毛毛雨”下的布料
1、選擇制造毛毛雨的工具。
2、如何讓不同的布料在毛毛雨中均勻淋雨?
3、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觀察布料上的水珠大小、多少,布料吸水、滲水的多少;可以用放大鏡看,可以用手摸,還可以用手摸布料的反面。
4、模擬毛毛雨的實驗,讓不同的布料均勻地淋“雨”。不斷觀察布料淋“雨”后發生的變化。
5、把觀察的情況記人記錄表中。
6、交流實驗情況。
7、對這幾種布料的吸水性、滲水性做出小結。
實驗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研究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時應注意同時性、同量的水及噴在相同大小的布料上,記錄方法可以用眼看、用手摸、正反面對比觀察等方法。
四、模擬實驗:“中雨”下的布料。
1、選擇制造中雨的工具。
2、如何讓不同的布料在中雨中均勻淋雨?設計讓不同的布料在中雨中均勻淋雨的裝置。
3、實驗:模擬中雨中布料的滲水反應。
4、觀察、比較不同布料滲水的多少。
5、記錄實驗情況。
6、對這幾種布料的滲水性做出小結。
7、設計研究不同的布料在大雨中的模擬實驗。
8、根據布料在毛毛雨和中雨中的反應,推測在大雨中幾種布料會出現的情況。
不同的場景模擬可以用滴水法、漏水法、浸水法等。
五、布料的使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已經知道了不同布料在吸水性、滲水性、防水性方面的差異,同樣在透氣性上也存在著差異,想一想,我們該怎樣使用這幾種布料?
2、在使用這些布料時,要根據生活的需要和布料所具有的特征來選擇。
用幾種不同的布料讓學生實驗后應用 。(如雨傘布、絲襪布、洗碗布等。
板
書
設
計
同一塊布不同場景的變化 不同布同一場景的不同變化
毛毛雨
中雨
大雨
教
后
反
思
本堂課的第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實驗材料的基礎上討論方法及實驗過程,以保證第二課時的實驗正常進行;為了保證第二課時實驗的高效性,還可讓學生事先設計好實驗記錄單;第三課時則請實驗成功的、不成功的小組一一匯報后再應用。
資
料
匯
編
布料纖維
布料纖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纖維,包括棉、麻和羊毛、蠶絲等;另一類是化學纖維,包括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人造纖維是用一些含有纖維的物質,如木材、棉稈、甘蔗渣等,或含有蛋白質的物質,如大豆、花生、玉米等,經過化學處理和一系列的機械加工制成的。人造纖維具體指人造棉、人造絲、人造毛等,用它制成的衣服穿著舒服,透氣性好,但洗后會縮水,不耐磨也不耐曬。
合成纖維是把一些本身并不含有纖維或蛋白質的物質,如煤、石油、天然氣、水、空氣、食鹽、石灰石等,經過化學處理制成的纖維。生活中常見的合成纖維有滌綸、腈綸、尼龍等,合成纖維具有天然纖維所沒有的一系列優良性能。它強度高,耐磨、耐蟲蛀、比較輕、保暖性好,還能耐酸堿腐蝕。
教學目標:
1、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能根據已有認識做出大膽的預測;
2、掌握對比實驗的基本規則,會做簡單的對比實驗;
3、體驗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