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學設計1(含教學計劃)
教師巡視,傾聽。不時的提一些建議或疑惑。
教師注意:陽光小組的方向的盒子之間不能有影響,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應放在陽光能直射的地方,不能放在窗臺上;洞口的高度、大小對實驗的效果有影響。水組的實驗,可以只進行方向研究,但是怎么控制水的“長期一側”澆水而另一側水較少,是一個難題,應促使學生動手動腦。
三、 實驗開始
如果你們的計劃修改完善后,認為可以進行實驗了,就可以讓老師檢查,領取材料進行實驗。
你們的實驗過程,一般情況必須按照計劃進行,如需要改動,應通過小組的同意后進行改動。
設計好的小組開始進行實驗裝置的設計和整理。教師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小組進行計劃的設計;關注實驗小組執行中出現的明顯的錯誤。
下課。
研究仍在繼續
【教學重點】
新的問題仍在發現中,研究仍在繼續中,本課將主要引導學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是在不斷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延續和進步的。
(2)讓學生再一次經歷從問題發現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準備】
油菜種子、不透光的紙盒四個,剪刀、膠帶、花盆四個
【教學過程】
(1)反思與提問
從前面的研究中,我們期望學生能夠提出新的問題。比如,關于植物的根部為什么會偏向有水的一邊……這些問題都將可以作為他們進一步研究的主題。
如果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比較多,那么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羅列這些問題,并從中選擇合適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研究。
教材選取“植物的根為什么會偏向有水的一邊?”“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的嗎?”這兩個問題來作為例子進行展開原因之一是為了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科學知識點,原因之二是這兩個問題內在聯系的緊密性。假如學生能提出更有價值且適宜他們研究的問題,教學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選題內容的限制。
(2)猜想原因,設計實驗
如果按照教材選擇的問題進行研究,可以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 “研究根吸水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證實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的。具體方法見教材。實驗中,還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1-2滴紅墨水,這樣將有助于觀察。
第二個實驗“探究根的向水生長實驗”,是觀察大豆或稻子等種子發芽后根的生長方向來說明根具有向水生長的性質。
(3)分析與總結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所觀察到的實驗結果,并做出結論。
課文中的“知識鏈接”是對學生本單元探究學習的知識補充和綜述,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討論。
(4)表達與交流
這是在學生經歷了兩輪探究活動之后,引導學生采用適當的形式進行成果交流并試圖將所探究的成果應用到實踐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五年級重點培養的“模型與解釋”的能力和方法,指導學生的采用自己擅長的表達方式來向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研究結果。
(5)回顧與反思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是能力訓練單元,因此,教材設計了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研究過程,加深對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
【應變參考】
油菜籽,小麥等也可以作為“探究根的向水生長實驗”中的種子。
單元教學反思
本冊教材探究過程能力訓練的一級目標是“怎樣做科學”。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能力訓練單元,重點承擔著“整體了解和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各個探究環節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的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應側重于讓學生體驗和經歷一個相對完整的探究過程。加之本單元所選擇的內容所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建議在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積極性評價,鼓勵他們參與探究,堅持完成各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