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繽湖區說課大賽《輪椅上的霍金》說課稿匯總
本文與本單元的其他兩篇文章一樣,都是寫人勵志的文章,學生在閱讀學習之時能夠感受到主人公頑強勇敢的精神,能夠感受到人性的偉大力量,能夠引發思考,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不幸、對待艱難挫折。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本文也是學習寫人的好教材,課文平面的記敘,又有立體的刻畫,人物形象生動有靈性。
基于以上理解,我將教學目標定位為:1、學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并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會選用練習2中的詞語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過渡節在文章表達中的作用。4、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透過語言文字感受霍金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樂觀感恩的人格力量。5、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交互對話,學生受到正確對待人生不幸、對待艱難挫折的教育。
為了收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制作了ppt課件,充分利用其優越的交互性、操作性為教學服務。
(說教學設計):
為了達成如上目標,預計分為兩課時完成,整個教學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檢查預習,直接切入。
首先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觀察:圖上的老人有什么特點?身有殘疾、坐在輪椅上是此圖最明顯的特征。接著,我簡單介紹霍金,突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家”,相機板書課題。然后課件出示文中新詞及練習2中的詞語,先請學生領讀,然后要求學生從中選擇幾個詞語來說說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
高年級學段的孩子對字詞乃至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運用檢查預習的方式,既學習了字詞,為學習下文掃清了障礙;又整體感知了文章內容,鍛煉了獨立閱讀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提綱契領,精讀全文。
1、抓住過渡節,輻射全文。
學生對文本內容已經有了粗略的認識,教師就應該引領他們深入閱讀,本文的內容銜接非常明顯,是由過渡句連接上下兩部分內容的,精讀課文由此入手。我承接導入部分,讓學生打開課本,提問:本文的作者是怎樣評價霍金的?扣住了文中的關鍵詞之一“非凡”。為什么說霍金是“非凡”的科學家呢?你能文中的語句簡略地回答嗎?這一問旨在讓學生發現文中的過渡節,也啟發學生認真閱讀文本,要學會從文章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學生在找到過渡節后可以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它的表達效果。這對平時的習作訓練也是頗有好處的。
2、扣住關鍵詞,感悟形象
學習至此,學生對文章的條理、內容已經了然于胸,我還是抓住“非凡”一詞,深入地挖掘課文內涵。我請學生沉下心來細細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圈圈畫畫,還在一旁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此時此刻,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消化、拓展、延伸文本信息,并將之內化。
交流時,我尊重學生的自我閱讀感受,并加以適當點撥,圍繞“霍金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他還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樂觀向上,懂得感恩”及時將孩子的感受總結、升華。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學生找到“雖然……但是……”這一句傾訴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繼續追問:霍金明明禁錮于輪椅,行動十分不便,為何作者卻連用五個“飛”?學生個體的思維火花在次碰撞,思考繼續深入。繼而,他們會發現這五個“飛”是寫的霍金的思維異常活躍,思維的廣度、深度、獨創性都令人嘆為觀止,恰恰能讓我們領略一代非凡科學家的杰出才能,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輪椅只能禁錮他的身體,不能禁錮他的心靈、思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