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全冊教案2
b、組合聯想:將撕開的紙全部利用起來,進行同一主題的想象添加,像什么呢?
c、思考:如果你想動手,你會怎么做?
——此環節融于上一欣賞環節,附帶總結。
三、大膽創作。
1、“撕開的紙到底像什么呢?”
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啟發想象。
2、學生主動創作,個人獨立完成。
3、運用勾線筆添畫,并利用彩筆豐富其色彩。
四、延伸拓展。
1、隨堂評價,引導學生發現他人的獨特新穎之處,及時給予肯定或笑臉。
2、預設想象:嘗試預先想象,根據有目的的意圖來進行撕制,組合成較為具象的作品形式。
第二課時
一、拿出事先撕好的幾個形狀,分發給學生,現在你手中拿的這張撕過的紙,你覺得它像什么?
學生答,而后對其進行添畫。
作畫完畢,問下面的學生他畫的像不像?
小結:這些紙塊雖然是隨手撕出來的形狀,但這些添加上去的形象卻是用心想象出來的。
我們前面已經學過了剪貼畫,這跟剪貼畫一樣不一樣啊?
(一樣)
(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
剪貼畫是我們先想好了什么形狀,然后根據我們想要的形狀把它剪下來,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先畫好一個輪廓然后再把它剪下來。
而今天我們做的呢,不用剪刀,先隨意撕一個形狀出來,然后再根據這個形狀進行想象、添畫。
撕的時候你并沒有想好要撕成什么形狀,只是隨手撕,撕好之后再開始對它進行想象。
二、課堂作業
小朋友們想不想都來試一試
規定一下要求:可以撕3—5個形狀,可以把這些形狀連起來想象成一個有趣的形象(圖1),也可以單個想象(圖2、圖3)。不要把紙撕的太碎,也不要撕的太工整。
四、開始作畫
五、作業展評
看看他們的作品分別像什么?誰畫的最有趣
六、 總結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想象與創造,隨手撕出來的形狀,都可以把它想象成有趣的形象。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思考,到處都是美麗的圖畫。
七、板書設計
像什么呢?
八、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屬于意愿性,其認知水平屬于平面知覺的直觀動作思維。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應讓學生從撕各種基本形開始,由淺入深地激發想象添畫熟悉的形象,讓他們積極思考,相互討論、交流,從單個形象到組合形象,再到整幅拼貼。總之,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永遠高于作品難度,這樣,學生才會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走向探究的高地。
第15課 站起來 站起來
•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臨摹讓學生體會創新。可以根據紙的形狀讓學生考慮“像什么”,啟發添加、上色等,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2、教學中滲透“站起來”的簡單原理,強調“站”得巧妙,注意紙張形狀的平衡與重心。
3、培養其想象創造力。
•重、難點:
作業中表現出大膽的想像與創新,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a.教師準備:剪刀、膠水、顏料、鉛畫紙、卡紙、示范作品若干。
b.學生準備:剪刀、膠水、顏料、鉛畫紙、卡紙。
•教學過程:
——嘗試與體驗
啟發誘導,老師可以這樣問:“小朋友,桌上躺著一紙紙,你會讓它站起來嗎?”學生作各種嘗試,教師及時發現閃光點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