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蘇少版)
二、發現與探索:引導學生發現作品是由不同材料制作出來的。學生分組討論材質的不同美以及制作方法。給學生分組觀摩用不同的材質制作的表情,讓學生從材質與表情特征兩個方面探究、發現問題。
三、演示與表達:學生根據小組探究的、與討論的結果到黑板前演示,同組的成員可做補充。其他小組的成員可對演示提出質疑,演示小組成員回答或大家共同完成。
四、創作與表現:學生根據所獲得的知識完善自己的課前思考,完成一張或獨立完成或同桌合作完成作業。可以邊創作邊模仿自己創作的表情,并作適當的調整。可與同桌學生一起創設情境,共同設計變化著的表情,并一起討論分析表情特征與創作材料的結合。
五、表演與模仿:根據學生作業中表現的表情特征做摹仿表演,要求能夠體現表情特征并體會此種表情下的心理活動。
六、評價與拓展: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學。
課題十二:有表情的面具
教學內容:用自主探究的學習形式,以討論、游戲、制作、表演等多種綜合手段,讓學生在玩中做,做中玩,充分體驗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掌握表現、裝飾有表情面具的方法。
教學目的:
1、認知目標:了解表情豐富的臉,掌握最基本的表情面具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發揮想像、裝飾、表現不同的表情的臉;了解面具藝術的圖案美及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對面具藝術的欣賞能力。
2、情感目標:通過對面具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討論、表演、繪畫、制作的有關活動中,更好地體驗面具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掌握有表情的面具的表現方法。從中體驗合作的樂趣與友愛精神。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族的自豪感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審美目標:變廢為寶,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想像力、創作力及表現事物的能力,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了解有關表情的面具的特點,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探索、研究其變化。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表現出各種有表情的面具造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材料裝飾制作,使之形象化。
教學準備:師:有關各種表情的戲曲臉譜圖片,各種廢舊材料、剪刀等。
生:收集各種廢舊材料,色卡紙、膠棒等。
教學過程:
一、觀看。
學生觀看欣賞京劇臉譜的攝影作品。學生相互交流,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它的顏色和表情是怎樣的,哪里最特別,猜測臉譜的表情,人物性恪。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有表情的臉譜。
二、模仿。學生可以嘗試模仿京劇臉譜里的表情,老師和學生交流,老師模仿學生不日里比較豐富且經典的表情,讓學生來猜猜模仿的是誰;也可以請學生來模仿學生,引導學生對人的表情變化的關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自己模仿各種不同的表演,體驗、感受表情,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欲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為下面授制作鋪墊。
三、游戲。老師和學生一起做“傳話”的游戲,每人在聽到消息都作出相應的表情表現出來,其他人認真觀察,猜猜是什么話。讓學生知道人的心理活動是可以通過表情表現出來的,這需要大家不時細心觀察。激發學生對本課的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
四、欣賞多媒體課件。老師出示一些表情豐富的面具作品,制作成課件,先引導學生觀看畫面,再仔細觀察面具表情及制作材料,然后請學生模仿、總結、評價。師生互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享受和樂趣,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