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估算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16例2,除法估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具準備]cai課件、板書用卡紙、口算卡片
[設計說明]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是《數學課程標準》為學生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
為落實這一目標,本課的教學設計把估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自己嘗試著用估算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解釋估算的過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除法口算,現在我們一起來口算幾道除法題,好嗎?
(選擇其中一、兩道題問: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嗎?)
80÷2= 900÷3= 120÷6= 1600÷2=
3000÷6= 2100÷7= 16÷4= 200÷5=
800÷8= 270÷9= 150÷5= 280÷4=
[評析:新授前的復習既是對口算除法的復習,又讓學生體會到新舊知識間的密切聯系,利于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新授:
(一)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又對又快,真好!同學們還記得農民運蔬菜的情景嗎?
2、看!明明又到那兒去了,而且還給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呢!(演示課件:李叔叔等三人分別開著汽車進入畫面,停留在124箱茄子的旁邊)
3、他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呢?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卡紙:李叔叔他們三個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4、該怎樣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學生發言適時板書:124÷3)
5、那你們知道124÷3等于多少嗎?
6、引導學生注意問題中“大約”二字,明確要求,并揭示課題——除法估算。
7、124÷3大約等于多少呢?(板書:≈)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8、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或討論。
9、有答案了嗎?現在誰能告訴老師,124÷3大約等于多少?
應變預設: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不同的答案,如有困難,教師也應盡量把不同的策略展現出來,讓學生體會到:
(1)解決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會不同。如:①把124看作120,124÷3的估算結果是40;②把124分成120+4。先算120÷3=40,再算4÷3,最后結果是41;③因為120÷3=40,124比120大,所以124÷3的商大約是4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