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估算
(2)三種結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個更精確些。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估算、精確計算可以配合使用。
10、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并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1)124≈120,120÷3=40,124÷3≈40
(2)124=120+4,120÷3=40,4÷3≈1,124÷3≈41
11、你們為什么都把124看作120呢?(請一至兩名學生回答)
應變預設:
學生可能回答: ①124非常接近120;②120÷3口算很簡單;③因為403=120。教師均應給予肯定,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除法估算與口算除法的密切關系。
12、我明白了,原來你們是運用口算的知識進行估算的,真聰明!李叔叔他們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呢?
[評析:給學生創設獨立估算空間,從學生獨立估算——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每一過程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在交流辨析中初步掌握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討論、聆聽中學會解釋估算的過程。]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幫李叔叔計算速度——估算223÷4
(1)看!李叔叔高興地裝好41箱茄子,準備出發了!(電腦演示:李叔叔準備開車離開的情景,李叔叔說:“這離我們工廠還有223公里,如果要4小時到達,我平均每小時應該行多少千米?)
(2)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幫李叔叔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3)學生先獨立估算,再全班交流。
應變預設:
學生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與例2會基本相同,可能出現以下三種答案:
①223≈200,200÷4=50,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
②223=200+23,先算200÷4=50,23÷4≈5,平均每小時約行55千米;
③223≈240,240÷4=60,平均每小時約行60千米;。
讓學生明白:以上三種結果都是合理的,汽車的平均速度在50——60千米之間,以55千米最佳,因為它最接近準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