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力量——劉可欽校長執教的《小樹有多少棵》課堂實錄與賞析
你的對嗎?
生:當然對啦!(非常小聲)但是我的太麻煩了,沒有這個簡單(指著乘法算式)。
是呀,當然是對的啦(邊說邊畫了一個紅勾)!只是不簡便。好,快感謝大家對你的幫助。
【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于是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就尤其重要。】
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向全班同學鞠躬敬禮(以前沒有這種意識,反復作了三次才成功)后很體面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臉上不乏光彩。
生:我是用4×5+4×5+4×5也等于60。
生:你還麻煩些了,你還把20分成了4×5……(口欲言而未能,思路不清晰,問題抓不住要害。)
有誰明白他的問話了?(沒有同學呼應)
生:我來問,請問你的4 和5是怎么來的?
生:四五二十,就是4×5等于20……(說著說著,明顯的底氣不足了)
生:(又一個孩子站起來,理直氣壯的)請問你的4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這幾個數字各代表什么意義?
被問的小孩看了看黑板,又用手指了指算式,想要說什么,卻沒有說出口。于是抓抓腦袋,看了看老師。
孩子,說吧,怎么想就怎么說。
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閉嘴無言。
哎,這個同學真會問,問得他不知怎么回答了。題目中并沒有4和5,解題要根據題意來,要有根據,不能想這樣湊數。你應該怎么辦?孩子吐出了舌頭,在老師的提醒下馬上彎腰(模仿上一位同學的樣子)給同學們敬禮回座位了。
生:我的是2×3×10=60。
生:2和10是哪里來的?2表示什么?10又表示什么?
生:因為20×3不好算,所以先算2×3等于6。
生:那你不是和(第一種)一樣嗎?
生:哦!(吐了吐舌頭,馬上敬禮回座位了。)
【老師已經退出了課堂教學的主宰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高度投入和積極思索,是學生的自主交流和表達。學生在相互的對話、交流、質疑、碰撞中思辨和構建新知,他們獲得了一種迅速成長的力量,在課堂上他們不是“小孩子”,他們頭腦中的許多都在膨脹,他們在這個“莫名其妙”的力量的作用下,不知不覺地大膽起來、腳步邁向了最前沿,最終他們占領了課堂的主陣地,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我們來瞧瞧,剛才……(突然冒出了一個聲音打斷了老師的話)
生:老師,我這么做對不對?6×10=60。
還沒等老師發話,一個小男孩馬上站了起來。
生:嗨!你這不就是2×3×10嗎?和第一種一樣。
【正是有了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作基礎,學生才敢于、善于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不同的看法,才能在“不自覺”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活生生的他們展現著“活生生的課堂”和“富有生機的個性”。】
我們來看看,這些方法可以歸納為幾種方法……
……
同學們,剛才我們把這些方法歸納為三種,你最喜歡哪一種呢?如果要你來解答的話,你覺得哪一種最簡便,別人看起來最清楚?
停頓一會兒后,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選擇,紛紛、舉起了手?
好,請用手勢表示出你選擇的方法。(學生用手指的根數表示第幾種方法?
各種的都有,行,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試一試。(把例題中的3捆換成了4捆,求4捆小樹有多少棵。約10秒鐘后學生陸續舉手。)
生:我是用20+20+20+20=80。(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生:4×20=80。
生:4×2×10=80。
生:3×20+20=80。
學生經過分析討論將上述四種方法歸納為三種,加法、乘法和根據例題得到的算法(3×20+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