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混合運算第一課時
“自學互幫導學法”課堂教學設計
課 題
四則混合運算
課時
第一課時
課 型
新授課
修改意見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小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能正確進行三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
2.感受兩步混合運算和三步混合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掌握沒有括號和帶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掌握這個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兩步混合運算和三步混合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計算已經達到熟練的程度,只要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計算應該不是很難。
學法指導
自學互幫導學法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
補救措施
修改意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2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練一第1~3題。
1、出示課件2.
2、小結(出示課件3)
3、(出示課件4),問學生:怎樣求還剩多少個,能用原來學習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討論后回答。
4、200-20×7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出示課件5),
教師:同學們對前面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看這個問題要發生什么變化?多媒體課件把小女孩的對話框改成教科書上的對話框。題目這樣變化以后,又該怎樣解答呢?
教師:從做燈籠這幅圖的要求來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師:按照我們前面學習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要求,這道算式又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導學生對照黑板上復習時板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思考,根據“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確定這道題要先算80÷4×7,再根據“只有乘除法,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運算順序,確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師: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與剛才分析的圖中的要求一致嗎?
教師:討論:這道混合運算和原來學習的混合運算有哪些不同?
6、(出示課件6)
7、(出示課件7)
8、(出示課件8)
教師:和前面的混合運算比,這道題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小括號)原來我們學過有小括號的算式嗎?想一想有小括號的算式應該怎樣算?
教師:能應用前面掌握的知識分析出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嗎?
教師:能說說為什么要先算除和減,再算加的理由嗎?
教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減呢?教師:能把這道題做出來嗎?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
9、(出示課件9)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讀一讀。
3、學生列出算式并解答200-20×7。
4、應該先算20×7,再用200減去它們的乘積。(獨立算出結果)
5、學生觀察后發現,“每天做20個”變成“4天做了80個”。
學生:分析出右圖的解答過程。
學生:從這幅圖來看,應該先算每天做多少個,就是80÷4;再算7天做多少個,也就是用80除以4的商去乘7;最后算還剩多少個,用200減去它們的乘積。學生的回答板書:200-8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