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想一想,每組4個同學,平均每人要摸多少次呢?
學生活動。
⑴每組組長負責記錄,并把記錄結果填在統計表里。
⑵組長匯報摸球結果。
⑶問:統計的結果和你開始的估計差不多嗎?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小組內說一說。
⑷講述:在袋子里紅球和黃球的個數同樣多的情況下,從袋子里每次摸一個球,摸球的次數又比較多,那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是差不多的,這就說明了在這種情況下,任意摸一個球,默禱紅球的機會和摸到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內化提高
1、想想做做1
⑴請每組拿出一個小正方體。
問:知道這個小正方體有幾個面嗎?在6個上都有寫數字,小組內輪流看一下有哪些數字?各出現了幾次?
⑵活動規(guī)則:把小正方體拋30次,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數字1、2、3朝上的次數。其它同學統計并填表格。
學生活動,并填寫表格。
⑶收集各小組數據,并完成班級各小組的匯總表。
⑷問:看著合計欄里的數據,你發(fā)現了什么?
⑸講述:通過觀察合計欄里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就越接近,那么拋一次,向上的數字有幾種可能?這三種可能性的大小怎樣?(相等的)
2、想想做做2
談話:在布袋子里放4枝鉛筆,怎樣放才能分別達到下面的要求?
⑴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紅鉛筆。
想想口袋里該裝什么鉛筆?
小組同學合作裝鉛筆,問:你為什么這樣裝?
⑵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紅鉛筆。
問:你是怎樣想的?
⑶每次任意摸一枝鉛筆,摸50次,摸到紅鉛筆和藍鉛筆的次數差不多,應該怎樣裝鉛筆?為什么?
四、小結反思,整理知識
談話:今天我們在玩的過程中一起研究了統計與可能性,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統計與可能性2
教學內容:p92——93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數據,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
通過積極參與猜想、實驗、驗證、分析的過程,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團結合作意識以及樂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1、談話:老師想在這個布袋里放一些紅球和黃球,你能出個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若干次,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差不多?
2、學生交流并反饋。
3、小結:當布袋里放入同樣多的紅球和黃球時,摸到兩種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談話:如果布袋里放入的兩種顏色的球的個數不一樣多,摸到的結果又會怎么樣呢?
二、開展活動
1、摸球活動
問:如果在布袋里放3個黃球,1個紅球,摸10次,摸到哪種球的次數可能多一些?
⑴猜想
同桌猜一猜。
⑵實驗
四人一組討論分工、記錄摸球結果的方法;小組活動。
⑶分析數據:統計的記過和你的估計差不多嘛?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嗎?如果我從這個布袋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問:每次涂一個方塊做記錄的方法和每次涂一個方格做記錄涂成一個條形圖的方法哪一種更好?為什么?
⑷推測
問:如果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怎么辦?
⑸練習
如果老師在袋子里按下面的數量放球,你能很快判斷摸球結果嗎?
袋子里8個全是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