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想想做做3
讀題,指名說出題目要求。
談話:如果想從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嗎?學生動手擺,擺好后互相檢查。
談話:從正面和側面分別看到了怎樣的形狀?把看到的圖形畫下來,畫好后在小組內相互檢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讀題,問:這道題要求我們做什么?它與前幾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動手擺放物體,先自己擺一擺,再在小組內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圖形
談話:你知道上面的物體各是由幾個正方體拼成的嗎?
小組內交流,重點討論第三幅圖里為什么有4個小正方體。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們觀察的是什么樣的物體?運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獲?
單元測試及試卷分析(兩課時)
九、統計與可能性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認識條形圖(1格表示1個單位),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數據,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并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能正確使用“經常”“偶爾”“差不多”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時間:四課時
統計與可能性1
教學內容:p90——91
教學目標:
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老師帶來了一個袋子,你們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嗎?
2、打開袋子驗證:3個紅球,3個黃球。
二、活動體驗,探索新知
1、想一想
問:如果讓你們閉上眼睛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為什么?
說明:袋子里有紅球、黃球。摸到紅球和黃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問:如果讓你們閉上眼睛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出后把球再放會口袋,一共摸40次,紅球、黃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學生各抒己見。
講述:同學們的意見各不相同,這僅僅是我們的估計和猜測,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紅球和黃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課題,并板書。
3、說一說。
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記錄數據的方法?
講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用畫“正”字的方法進行記錄。你知道“正”字是由幾筆寫成的嗎?
教師講解示范畫“正”示范的書寫格式。
摸一摸。新課標第一 網
講解游戲規則:每個小組的袋子里都由3個紅球,3個黃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搖一搖,然后閉上眼睛任意摸一個球,如果摸到紅球,組長就在紅球的后面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摸過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搖動口袋。小組同學輪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