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學生稱蜜棗,并交流稱的結果。
再讓學生掂一掂,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測有沒有1千克重。
4、進一步感受和體驗1千克
⑴稱一稱、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小組合作稱出1千克的大米
體驗1千克大米的實際重量,輪流用手掂一掂。
⑵稱一稱、掂一掂、數一數1千克的雞蛋
小組合作稱出1千克的雞蛋。
合作數出1千克雞蛋的個數。
問:為什么同樣是1千克的雞蛋,但每組數出的個數有些差別呢?
想一想:1千克雞蛋大約有17個,照這樣計算,2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你能稱出2千克的大米或雞蛋嗎?
學生再次嘗試稱一稱。
三、應用拓展,完善體驗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蜜棗、雞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做單位表示重量的。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有什么話想說的嗎?(進行安全教育)
3、認識形形色色的秤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用來稱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種各樣的。
出示秤的實物圖片或實物。
學生交流。
4、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5、想想做做4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提問:這道題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加“大約”?你能說出這兩種水果的重量嗎?
6、想想做做5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延伸
1、 問: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p 33——35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單位。
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誰來說一說,1千克的物體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嗎?
小結:千克是一個比較大的質量單位,稱比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單位。還有一些比較輕的物品又用什么單位來稱量呢?
講述:克也是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來作單位。克的符號是g。
二、動手使,解決問題
1、認識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紹。
2、稱出10克的黃豆
學生分組活動稱出10克重的黃豆。教師巡視。
問:10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交流匯報。
問:根據我們數出的結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黃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組掂一掂準備好的2分硬幣。
問:2分硬幣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學生尺,
問: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幣比,哪個更輕些?一把學生尺和一枚2分硬幣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