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交流匯報。
一根羽毛比1克重還是輕?一把學生尺呢?
4、學習用克稱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圖
問:你能看出圖中物品的重量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我們在稱物品重量或是看圖了解物品重量時,首先要觀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讀出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的進率
出示一袋蜜棗,這袋蜜棗的重量是500克,那么兩袋這樣的蜜棗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把這兩袋蜜棗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問:這個臺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為單位的?看一看這兩袋蜜棗有多重?
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1千克=1000克。
6、完成“試一試“
談話:用彈簧秤稱出一本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學生活動。
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比一比輕重。
稱一稱: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測和稱量的結果。
班級交流。
三、課堂練習,鞏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第1題
觀察插圖,指名回答書上的問題,再體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為單位的?
2、第2題
讓學生猜一猜這三種物品比1克輕還是重?實際掂一掂,在比較中加深對1克有多重的體會。
3、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出答案。
問: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題
出示圖,指名說說圖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嗎?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樣子稱一稱,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四、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談話: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克,知道了克是一個比較小的質量單位,在表示比較輕的物品重量時常用到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和千克做單位的。
練習四
教學內容:p36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1、第1、2題
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積累的對相應實物重量的體驗,結合給定的數據思考選擇什么樣的答案或計量單位比較合適。
交流時注意讓學生依照對這些物體重量的感受說說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解題策略。
2、第3題
首先復習千克和克的進率。
再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題。
最后組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第4題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細心收集圖中的信息。
再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最后要求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5題
引導看圖,說出每樣商品的凈含量。
再由學生獨立解決相關問題。
最后組織交流,并鼓勵學生再提出一些數學并進行解答。
5、第6題
引導理解題目含義,并讓學生算出1號杯中水的重量。
再把2號杯、3號杯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從而估計出這兩杯水的重量,2號杯、3號杯里的盛水量大約分別是90克和120克。
6、思考題
交給學生自己思考并組織交流討論。
7、全課總結。
稱一稱
教學內容:p38
教學目標:
1、 通過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稱物體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千克與克的實際意義,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 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與同學的交往、合作意識。
3、 通過計算和稱量體重,了解自己的身體發育狀況,促進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形成。
教學過程:
一、調查匯報
談話: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千克和克,上節課布置你們課余時間到商店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單位的,各是多重?誰來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