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三、全課總結
實踐活動:周長是多少
教學內容:p68——69
教學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和對圖形周長含義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在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課前你們每個小組都分得了一個學具簍,請大家看一看這個學具簍里有什么物體,能告訴老師嗎?
揭示課題。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1、圍一圍
談話這是一根美麗的絲線,誰能告訴老師我們能用這根美麗的絲線做什么?
出示課本插圖,明確圍成的圖案的要求。
問:你想用這根絲線圍成什么美麗的圖案?
學生活動。
評析:你圍成的圖案的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2、擺一擺
談話:剛才同學們用最方便的方法量出了自己圍出的圖案的周長,下面你能用尺量出學具簍里的小棒的長度嗎?
你能從中選出幾根小棒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如果學生擺出的不是長方形、正方形,及時提醒注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問:你是怎樣擺的?周長是多少?
3、拼一拼
談話:請每位同學從學具簍里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你能拼出幾種?你能算出你拼出的大長方形的周長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學生拼的作品。
問:比較這三個長方形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4、量一量
談話: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求出了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老師這有兩個圖形,你能想辦法求出它們的周長嗎?
學生嘗試練習。
問:你分別量了它們的幾條邊就能知道它的周長了?
5、估一估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你們通過圍、擺、拼、量求出了不同圖形的周長,老師手里的這塊手帕你能估計出它的周長嗎?
指名學生進行估計,并將估計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動手測量,計算周長。
問:你還想估計哪些物體的面的周長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學生自由活動:估計、測量、計算。
三、全課總結
單元測試及評講試卷(兩課時)。
七、乘法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范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并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于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間:十二課時
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內容:p70——71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
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