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奪紅旗”游戲。各學習小組的成員,每人完成一組式題,4人共完成四組式題。比一比,每組三道式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讀題后,獨立填寫統計表。
(2)集體交流,體會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1)比一比每組中的兩個算式,再比較中發現聯系。
(2)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口算得數,集體校正。
6、做“想想做做”第6題。
(1)讓學生先說說從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書中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學生交流估計方法。
(3)通過算一算,經驗估算情況。
7、做“想想做做”第7題。
(1)仔細看圖,收集題中的信息。
(2)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和解題結果。
四、全課總結,深化理解。
小朋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么學到的?先相互說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敘述,板書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3-44的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的“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教學具準備:情境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發現你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褲子誰買的嗎?你知道它們價格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有關買衣服的問題。(板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課件出示媽媽帶著玲玲去買衣服的情境。出示褲子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玲玲的媽媽問營業員:“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提問:從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2)談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讓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畫。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格一共是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出括號,寫上?)。
這樣線段圖就畫完了,誰能指著線段圖的每一部分說說表示的意思?
(3)談話: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來解決?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紙上,如果不會解的,可與同桌討論后再解答。
(4)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你會解答嗎?(指名說,教師板書)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計學生一般先求上衣的價錢,再求一套衣服的價錢)
(5)提問: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沒有不同的算法,教科書上的第二種方法不再教學。如果有學生說出第一種解法,先讓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再讓學生指著線段圖說一說“1+3”表示的意思,即褲子的價值是1個28元,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一套衣服的價錢是4個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