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估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使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重點: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難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估算意識。
設計意圖: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只有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才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動力。
“乘法估算”一課中原有的例題是“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夠嗎?”在本教學設計中,我沒有局限于書本,而是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著力開發身邊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感興趣。在這段時間,我校正在征訂雜志,我選擇這一情況作為學習的素材,創設了以下幾個情境:幫王老師訂雜志;幫其他的老師訂雜志;領禮儀之星等。創設的這些情境使學生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讓學生在情境中,自己質疑、釋疑,明白了靈活運用估算的方法。
學生估算習慣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估算意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題材,在教學中重視進行估算示范,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幫老師訂雜志:訂48本,每本4元,用220元夠不夠?誰能快速地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解答,初步嘗試估算,全班交流)
介紹估算方法,介紹約等號。
[創設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使學生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與優越性。]
二、嘗試解決,掌握新知。
算算其他老師的訂書情況,學生獨立計算,全班匯報。
21*6 48*5 397*3 516*7
1、介紹估算方法
2、分類
[學生嘗試解決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分類為下面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做鋪墊。]
三、鞏固提高,嘗試運用。
1、玩游戲:學生根據自己估算結果進行選擇。
2、爭創禮儀之星:二(1)班39個小朋友,還要評選8次,領320顆星夠嗎?
三(1)班有44個小朋友,還要評選8次,領320顆星夠嗎?
2、機動:給你1500元,你選擇哪種方案?(①、自行車每輛319元,買5輛;②、錄音機每臺483元,買3臺)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鞏固估算方法的運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悟估算的優越性,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估算意識。]
四、課堂總結
《乘法估算》評課
一、本課的亮點之一: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本堂課中,王老師就不拘泥于書本,而是從從生活中挖掘素材,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課的一開始,創設了教師訂閱雜志的情境,進行乘法估算的教學,掌握了方法后,再算算其他老師的訂閱情況,鞏固提高部分設計了爭創禮儀之星的情境,這些都是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素材,學生比較感興趣。真正地把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落實到位了。
二、亮點之二:教學設計巧妙,有層次感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掌握了乘法估算的方法后能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如估算哪種方案花的錢最少,領320顆五角星夠不夠?由于班級人數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為了讓學生能對估算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新課部分王老師安排了算式的分類,目的是讓學生發現把因數估大后,積會比準確數大,而估小后會偏小。當學生有了這些初步的認識后,再聯系實際情況,發現二(1)班學生有39人,我們把它估成30后,算出來的結果正好是領來的320顆,本來估大后會偏大,現在還是夠就說明夠,而三(1)班有學生44人,估算結果正好也是320,但由于這里把44估小了,得數會偏小,所以領320顆五角星是不夠的。這里由于人數的變化導致結果的不同,讓學生明白在判斷實際情況時不能光憑估算得數,還要看看是怎么估的進行判斷。這里兩個班的題目設計得非常好,很有比較性。最后又聯系了生活實際中的購物情況,要學生判斷1500元可以選擇哪個購買方案,這里是估算的進一步應用,同時又蘊涵了上述看大看小的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設計真的是費了很多心思,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逐步的滲透,層次感非常明顯,效果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