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乘法教案
3、要把學生學習與解決問題過程結合起來,加強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倡導算法多樣化。
四、教學案例:
案例1.
《找規律》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法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3、學生熟悉進行乘法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規律,并能熟練計算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
難點: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規律。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知識遷移。
1、競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聽算競答,說口算過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過回答,明確:
末尾有0的多位數乘一位數,只要把多位數0前面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結果后面添上0,多位數后面有幾個0,就添上幾個0。(為新知學習打下基礎)
3、(1)肯定學生的回答(師評,生評并對自己提出要求)
(2)歸納題目特征:多位數乘一位數。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乘法。(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合作探究
1、學習“找規律”
(1)出示第一組算式。
5×1= 5×10= 50×10=
學生獨立計算,回答結果,并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學生會利用已學知識和已往經驗,很快得出結果。教師在算式添上得數。同時發現這三道題的結果是5、50、500,每一題比上一題的結果都多一個“0”。學生能發現這一問題,說明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如果提不出,可由老師以“我有不疑問”等巧妙提出。
學生可能會根據多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來說明50×10=?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及結果。如果是,教師應給予鼓勵,但不急于肯定,可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算式:
這道算式的因數都是幾位數?生:兩位數乘兩位數。
引導: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律是否適應于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待于同學們去探索,去發現。現在你們能否運用其他的已有知識來說明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探討一下:(師巡回指導)
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是:
生1:50×10表示50個10相加(或10個50),從數位表知它是500。
生2:50×10=50×2×5
=100×5
=500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能需要補充、討論、完善,或有另外的解釋,只要合理,教師要給予肯定,但要適當加以巧妙的控制]
剛才,同學們的研討的有理有據。下面我們再舉幾個例子進一步說明一下:
(2)出示第2、3組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