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綻放心中的荷花《荷花》教學實錄
師:誰嚼出“冒”的味道來了?你覺得怎么樣地長出來才叫冒出來。
生1:我覺得比較快地長出來是冒出來,不是很慢地長。
師:迅速地長出來。好,這是你的感覺。
生2:悄悄地鉆出來。
師:悄悄地長出來。有點害羞的味道,嗯,這是你嚼出來的味道。
生3:爭先恐后地長出來。
師:爭先恐后地長出來。這一朵急著要長出來,那一朵也急著要長出來,誰也不讓誰。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荷花的一種心情,什么心情?
生4:急切的心情。
師:冒是怎樣地長?冒是急切地長。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高興的心情。
生7:非常激動的心情。
生8:歡天喜地的心情。
師: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長,興高采烈地長,非常激動地長,歡天喜地地長,這就是冒出來呀!你們還有別樣的體會嗎?
生9:心花怒放地長出來。
生10:快快樂樂地長出來。
生11:亭亭玉立地長出來。
師:是啊,同學們,作者不用“長”、不用“伸”、不用“鉆”,就用了“冒”這個字眼。為什么?因為,“冒”讓我們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動、荷花的爭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在這里,王老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并懷著各不相同的心情品讀著這個“冒”,這個風情萬種的“冒”,這個蓄積著荷花的全部生命力的 “冒”。學生的悟性和靈性,同樣隨著對“冒”的解讀一起冒了出來。這不僅僅是“冒”之內涵的領悟,更是師生生命智慧的閃亮展現。
三、在移情入境中悠然心會
《荷花》一課,特別講究對語境的“意會”。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書畫之妙,當以神會”,事實上,語言文字之妙,亦當以神會。此處所言之“神”之“意”,其實就是學生的悟性和靈性。課只有將學生的悟性和靈性都充分開掘出來時,才能進入真正的妙境。而這樣的妙境,我們驚喜的在《荷花》一課中發現了。
荷花的神韻,全在一“冒”字。對于“冒”的內涵,王老師并沒有滿足于字面意思的理解和擴展,而是創設情境,放飛學生悟性和靈性的翅膀,讓學生直面荷花的精神,抒寫內心的意會:
師:(播放課件,隨著音樂和畫面,教師旁白)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那么急切,那么激動,那么爭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們仿佛想說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
生:(欣賞搖曳多姿的荷花。)
師: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現在,你最想說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請寫在練習紙上。
生:(音樂響起,學生獨立寫話。)
師:白荷花們,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
生1:(讀話)我是一朵美麗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讓前來觀看的游人們更早地看到我美麗的面孔。
生2:(讀話)我是一朵潔白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驕傲地說:“瞧!我長得多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