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生:不要亂砍濫伐,要多種樹。
生:亂砍濫伐的后果就是這樣。
生:你怎樣對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怎樣對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護大自然,大自然會懲罰你的。
生: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棵樹至少需要十年,這片森利有可能已經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萬年,但人類將它毀滅,卻只是一瞬間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須愛護自然。(教師引導修改為:“要想擁有自然,必須愛護自然。”)
師:老師出個主意:從課文中找一句話寫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選課文第一句話:“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我改為:“在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
師:好。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曠的河坡上立著一塊木牌。你念這塊木牌上的字。
生齊:“在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
四、拓展實踐,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兒。老師留一個作業:過了一段時間,這片河坡上又來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們在這里住了下來,他們會怎樣在這里生活?請你寫一篇小故事,設想一下這些村民應該怎樣生活,篇幅與這篇課文相當就行。下課。
【教后淺說】
“小學語文感悟式教學”追求引導實踐、指導練習、引發感悟三者結合的閱讀教學過程。教師應多方設法引導學生用全部心智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文字的感情,去感受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本課教學中,我在引導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字詞,品味句子,理解句段關系,學習品味咀嚼語言的技能和方法,感受故事展現的情景,領悟課文說明的道理。學習的字詞包括:犁、裸露、咆哮等;品味的句子包括:“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去,把樹木一棵棵砍下來”(重點) “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重點、難點);理解的句段關系包括: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之間的關系等。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實踐、指導練習、引發感悟三者充分結合,引導學生深入體味課文言語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語感。
例如,原文沒有描寫小村莊的景色,而用一個“很像樣”的詞語一筆帶過。在教學中,我抓住“很像樣”這個詞語進行補白,讓學生想象、描寫、朗讀,融聽說讀寫的訓練于一爐,為后面感受亂砍濫伐給環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災害進行鋪墊。這種即興的片段寫作練習是學生當時感受的真實表達。
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處理上,先提出問題,是什么毀滅了小村莊?合理地砍伐并沒有什么錯,那么錯在哪里?引導學生深入地品讀課文,用抓住重點詞語、結合上下文等方式,揣摩、體會亂砍濫伐的行為和后果,走進課文言語,感知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
再比如,在對課文言語情味的品味中,我讓學生比較:①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②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感受一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中間那個停頓,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樣的比較性閱讀,使課文言語中的情味充分展現出來,使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經驗得以提高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