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時目標】1、鞏固9個生字,會寫3個字。
2、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5、從小村莊的前后變化中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課時目標】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還記得那個小村莊嗎?再一次回到這個小村莊以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故事里的詞語。
1、出示詞語: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
誰能帶著自己的體會來讀讀這些詞語?
2、自由讀、齊讀。
3、教師出示句子提示:
師:誰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說說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試一試。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 ),天空( ),空氣( )。(自由讀、指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仿佛已經回到了那個美麗的小村莊。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
二、研讀文本,讀中釋疑
1、選擇問題,自讀課文:
⑴ 出示閱讀提示:
師: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課文2~5自然段。請你想一想
村民們靠著鋒利的斧頭得到了什么?
你可以在書本上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一劃,反復朗讀體會。
⑵ 學生自讀課文,劃詞句或寫批注,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反饋,精讀課文:
⑴ 師:村民們靠著鋒利的斧頭得到了什么?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① 自由讀,問:你讀懂了什么?
② 讀懂了“砍掉了許多樹”或者“多”,從哪里看出來?
③ “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大量” 點紅詞語,指名讀
④ 這“各式各樣”的工具和“應有盡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頭、犁)
⑤ 這么多的東西,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⑥ 樹木變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煙,還會變成什么呢?(變成了……變成了……)
(學生可能回答:變成了木橋、小船、等等)(如學生說出“( )的( ),則引導:你已經會用書本上的句式了,真了不起!)
讓我們最后來讀讀這個句子吧!齊讀
⑦ 師:孩子們,你現在就是小村莊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棟棟房子,家里多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和應有盡有的家具,你們覺得這是一把什么樣的斧頭?
板書“( )的”
(學生可能回答:有用的,值錢的,帶來幸福的等等)
教師隨機板書。如學生出現“害人的”等回答,則引導說出想法后,留待下文解決。
師:孩子們,你們中間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那么,這到底是一把什么樣的斧頭呢,讓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⑵ 師: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而一場洪水卻讓你們失去了一切,這是為什么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的 2~5自然段,找一找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原因。(課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