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案例
(1)師創設情景。師邊說述邊演示課件:(這里,是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先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來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生前后聯系,總結升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5、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1)結合實際議一議身邊破壞環境的行為。
(2)為呼吁大家都來關心環境問題,我們可以怎么做?師生交流。
(三)課外延申,參與環保:
選做其中的一件事:
收集有關環保圖片、資料,辦一期墻報;或者寫一條警示話,向人們呼吁:熱愛大自然、善待生存環境、保護大自然。
三、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合作氛圍,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強化了自主意識,發揮了主體作用,教師從教課文中跳了出來,樹立了為學生而教的新觀念,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參與率高,課堂氣氛活躍,從過去的“要我學”過渡了“我要學”。筆者始終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讓他們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由此看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收集資料辦墻報和寫警示語的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受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這是對課文內涵的深度開掘。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應該關注文本對學生的人文熏陶,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而激勵學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