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案例
甲:小山村的人們,你們的行為讓我感到遺憾,你的結局使我深深的同情,你們要早一點清醒,該多好呀!
乙:小山村的村民們,你們好可憐哦,看到你們村子的毀滅,我的眼眶濕潤了,我們會吸取你們的教訓的,從小就做一個環境保護的宣傳員,為造福地球的人類而努力。
5.總結:同學們,聽了你們充滿感情的發言,我為你們的行為感到驕傲,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為我們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園而努力的。
6.拓展延伸(課外活動)
引導學生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出一次墻報。
教學反思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一篇對兒童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教材,而什么是破壞環境、亂砍
濫伐,在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腦海中還是模糊的,如何因地制宜做到因材施教是這課要突破的難點。作文農村的小學生,很多不良習慣的養成也是在小學低年級,因此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小學生,進行深化環保意識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我在教學方法上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情感交融、圖文合一
首先以講故事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把學生帶入一個環境幽雅、生活和諧的小村莊中去,利用多媒體中豐富的圖片和情感朗讀來渲染美麗的小山村,然后讓學生抓住“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小河、湛藍深遠的天空”加以品讀,看圖想象,使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小山村是最理想的居住天堂。這樣為下文小村莊的毀滅作以鋪墊,使學生更能體會到保護環境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二、引導解疑
學生自學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讓學生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這一步開始付給學生3-5分鐘時間,簡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難點,要求學生不重復、不提與主題無關的問題。通過上一個環節的提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基本上把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