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使學生了解鄉村孩子童年的快樂生活,學會品味生活中的平凡美。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情。
課前準備:
學生:了解糖人及相關文字、圖片或實物資料;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遇到不懂的問題記錄在旁邊,有感而發的內容進行簡單標注。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一件令你時常想起,不斷回味的趣事呢?
有這樣一群孩子,每當聽到清脆的鑼聲響起,就個個精神抖擻。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看看吧——
(板書課題:吹糖人)
從學生自己的生活話題入手,一下子拉進了彼此的心理距離,不但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帶著疑問走向課堂,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做到字音準確,語句通順。
2.教師檢查朗讀效果,即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糾錯,遇到共性的問題要指導全班學生多讀幾遍。
如:一會(huì)兒、好(hào)奇、
“糖攤兒、鋼镚兒、小玩意兒”等兒化音。
3.教師檢查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①出示詞語:
清脆 鑼聲 糖稀 劃破 靈巧 師傅 瞪眼 羨慕 捏住 托起 咬碎 子孫 鄭重 端詳 猛然 任憑 鋼筆 恨不得 舔舌頭 猜謎語
(多種方式檢查,如齊讀、領讀、搶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同桌互讀、組內輪讀等等,在檢查認讀的同時,可以抓住一些重點詞讓學生說說理解和記憶的方法,還有一些詞語在此不必處理,放到具體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效果更好,如羨慕、鄭重、端詳、恨不得。)
②出示生字:
脆 鑼 糖 稀 劃 巧 傅 瞪 羨 慕 捏 托 碎 孫 猛 憑 鋼 恨 舔 猜
(方式同上)
4.學生提出有關字詞方面的疑問,全班交流解決。
5.朗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6.小組交流討論,全班進行匯報,教師適時板書。 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充分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縮小語言環境,使字詞不斷重復再現。
運用多種形式認讀字詞,鞏固所知,為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課文打基礎。
給學生創設輕松的氛圍大膽地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
對文章進行初步的感知、歸納,訓練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驗。
1.剛才同學們說了,糖人沒來盼糖人,糖人來了看糖人。那孩子們在盼望師傅到來時是什么樣的狀況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學生思考:鄉下孩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心情呢?你從哪句話,哪個詞語看出來的,說說理由。
②重點抓住“立刻飛起”、“腳板下生風”、“圍”、“睜大眼睛”、“眼珠兒隨著……滴溜溜地轉”、“驚奇”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鄉下孩子追看糖人時的急迫和熱切。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讀出歡快、愉悅、急迫、熱切和驚喜的心情。
2.糖人師傅到來之后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