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4.引發創造。引導學生像詩人那樣用詩句說明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5.議一議:從這首詩你能感到作者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
6.說一說:聯系實際并結合詩中所表達的哲理,說說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看人、看事、看問題呢?
7.朗讀第三、四行詩句。
(三)學生根據詩意繪畫,通過展示內化詩意。
七、個性誦讀,表達美
1.教師語言激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蘇軾,看到廬山峰巒奇麗,云霧繚繞,山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樣?怎樣讀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組內交流體會。
3.引導學生談感受,結合感受進行個性化朗讀。
4.教師示范讀(課件:配樂配像)
5.學生再讀,讀出詩的韻味。最后齊聲吟誦。
八、聆聽歌曲,欣賞美
師:有的時候古人根據自己的興致,把詩詞配上曲子唱出來,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聽聽嗎?(課件播放歌曲《題西林壁》)
九、默寫古詩
1.引導學生發現本詩中容易寫錯的字,同時指導學生將這些字書寫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
2.一名學生板前示范,其他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抄寫,可默寫。
十、總結全文,升華美
師:(看板書總結)這是一首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前兩句寫作者看到的景色,(板書:看景)
后兩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書:悟理)作者借欣賞廬山的感受,告訴我們無論看人、看事、看問題都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去觀察、去體會,這樣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全面、公正的評價。
十一、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游覽過廬山、贊美過廬山,除了這首詩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詩人寫過廬山。生:我知道李白寫過《望廬山瀑布》
2.老師也收集了幾首描寫廬山的詩給大家看一看。(課件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望廬山五老峰》;陶淵明的《飲酒》;蘇轍的《游廬山山陽七詠》;毛澤東的《廬山仙人洞》)。
3.挑選一首覺得寫得好的泳廬山詩抄下來背一背。
(課件出示作業:
(1)以“我眼中的蘇軾”為題辦一份手抄報。可以寫他的詩、詞、散文,也可以收集他的軼聞趣事。
(2)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詩,抄一抄、背一背,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3)寫一寫你這節課的感受和收獲。)
將學生引入詩境
意在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配圖注解可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悟。
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領悟哲理,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熟讀成誦,達到教學目標
在學習中滲透方法,可謂潛移默化。
通過交流,達到了學習資源優化組合。同時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體現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讓學生在反復感受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走近廬山,感知廬山的美。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既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根據詩意改詩,既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遷移,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