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材分析
(3)因材施教,加強作圖步驟的具體指導。如前所述,這一單元涉及許多作圖的內容,但教材中很少呈現文字的作圖步驟與方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作具體的指導。可以邊示范邊強調,用三角尺畫垂線的步驟是:(1)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2)沿著直線移動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頂點和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3)從直角的頂點起,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一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直角頂點是垂足)。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一般步驟是:(1)固定三角尺,沿一條直角邊先畫一條直線;(2)用直尺緊靠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邊畫出另一直線。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利用三角尺上的其他角畫平行線,實際上應用的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2.關于練習十一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第1.2題,都是有關“平行和垂直”的判斷題,教學時要著重引導學生說一說判斷的方法。也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補充一些,以達到鞏固已學知識的作用。第3題,第(1)題要求把一張長方形紙折兩次,使三條折痕互相平行。方法很多,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沿著長邊或寬邊對折兩次。如圖: 第(2)題要求把一張正方形紙折兩次,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最簡捷的方法是沿邊長或對角線對折。如圖: 這樣的練習操作簡便,又沒有固定的答案,體現了很大的開放性,往往可以折射出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想出多種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第5、6題,分別要求學生思考:怎樣測定跳遠的成績比較準確?怎樣修路最近?實質上是垂線段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課外再去找一找這樣的例子。第7*、8*題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的,不作普遍要求。第7題,學生有了第3題的基礎,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第8題,要求用一把尺和一個量角器畫垂線,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的基礎上得出方法:先把量角器底邊和直線重合,在它的中心和90 線上各點上一點,然后連接這兩點,所畫的直線就和原直線垂直。3.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四邊形。教材一開始就呈現了一幅情境圖,旨在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提供現實背景。例1,要求學生畫出形狀和大小不同的四邊形,標出知道的圖形名稱,并進行分類。然后從眾多四邊形中整理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教材接著引導學生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并用集合圈表示出它們的關系。例2,教材先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看到了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系和區別。接著介紹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概念、梯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等腰梯形的概念。“做一做”的第1題,要求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應用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這一性質的例子。第2題,要求學生分別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這是因為:一方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生活中的常見圖形,另一方面,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專門安排了一個單元讓學生直觀認識四邊形,其中也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學生已經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平行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