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小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例5)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對這節課進行了一些新的設計,首先以“法則”探尋為主線的教學思路,使原本平淡的一節課變得豐滿,富有情趣和哲理。
一、用質疑來引入,激發學生對“法則”探尋的激情
人存活在社會上,必須具有“規則”意識。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理性地認識規則。“先乘除、后加減”是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正是小括號的使用突破了這種局限,使法則更加完善。我以課題“四則運算”中“則”給“則”組詞,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對法則的反思。從計算100÷53、42+612-4讓學生感悟原來我們的學習也是要遵循法則的,從而
引發了探尋法則的欲望。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同時,不但加深了對小括號作用的理解,也對“如何對待規則”這樣一個較為抽象的話題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引導學生學習小括號里有兩步運算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時,我也沒有直接出示式題,而是再次設疑:“是不是小括號隨便加在哪兒,都可以改變運算順序?”“小括號加在哪里,才能改變運算順序?”,讓學生自己先嘗試給算式加上小括號,然后再研究加上小括號后的算式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在“設疑——釋疑——再疑——再釋疑”的過程中,學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調動,新知的學習也更加主動有效。
二、用對比來深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沒有思考,學習就變成了簡單的模仿和練習。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括號的作用,理解運算順序在計算中的重要性,我設計了一個對比環節,讓學生觀察、思考、領悟。即“這三道算式中的數、運算符號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都一樣,而且都只加了一個括號,怎么計算的結果都不一樣呢?”學生在對比辨析的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要想正確、合理地計算這些混合運算題,首先得看清題意,理清運算順序,然后再去計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對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維也更加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