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結合律”教學紀實、反思與評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7冊第3單元乘法第7課時,探索與發現(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并且對乘法交換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教材通過創設數學情境活動——搭一個長方體,計算“用了幾個正方體”。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觀察算式的特點,引導學生討論,然后舉例來驗證剛才的發現是否適合其他數據,以便進一步說明這個規律的適用性,歸納乘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教材這樣安排不僅是讓學生發現乘法的運算定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發現問題——找出規律——舉例驗證——歸納結論。在本教材中,學生是初次接觸用符號表示數,并且是表示較復雜的乘法結合律公式,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學習方式:4年級的學生,經歷4年的課改實驗,已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學之間能夠較好地合作、交流與傾聽,能比較主動地探究新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學習新知。
知識技能: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知道:25×4=100 、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數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結合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3.在理解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乘法結合律,并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乘法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正方體。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小時候玩過搭積木嗎?
生:玩過。
師:你們能跟我說說都搭過什么嗎?
生:房子。
生:大船。
生:寶殿。
……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小正方體,想請同學們搭長方體,可以嗎?
師:聽好要求,小組合作搭一個長方體,現在開始。
。ń處熝不刂笇,學生在小組內搭長方體,所搭的有“3×4×3”、“5×4×2”、“5×3×4”等不同形狀的長方體。)
師:哪個小組先來展示一下你們所搭的長方體?
。▽W生把搭好長方體舉起來展示。)
師:你們觀察一下,第5小組、第9小組和第10小組搭的長方體怎么樣?
生:一樣。
師:還有相同的嗎?
生:我發現第3小組和第7小組搭的也相同。
生:還有第1小組和第8小組也相同。
師:看來各小組動手搭的長方體都很不錯。讓我們先估一估有多少小正方體?(師隨手拿一組搭的長方體為例。)
……
師:到底誰估得最接近呢?你們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
生:把它拆開數一數就知道了。
生:還可以算一算。
師:怎么算呢?
生:在上面數一數1行有幾個小正方體,再數一數豎行有幾個小正方體,把這兩個數乘起來,最后再乘3。
師:“3”是什么?
生:“3”就是有3層。
師:原來你是這樣想的,有和他的想法一樣的嗎?(班級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舉起手。)
師:誰還能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