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教學實錄——《魚游到了紙上》
(板書:心靜自然成)
生:自然涼。
(笑)
師:一起說——
生:心靜自然成!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謝謝同學們!
生:謝謝老師!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掌聲)
“靜”的精彩——記特級教師王崧舟《魚游到了紙上》
當得知特級教師王崧舟要來平湖講學上課時,很是興奮,但得知他要上四下的課文《魚游到了紙上》時,不由狐疑:《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的課文,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青也越來越濃。這樣一篇平淡無奇、又有些俗的課文,怎樣體現王老師一貫的詩意語文呢?
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我聆聽了王老師的課。他的獨特的教材解讀讓我眼前一亮。
一、靜靜地畫魚(第一課時)片斷
師:青年是怎么畫魚的呢,請你仔細閱讀課文,找一找。
生:“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師:你找到了99%,還有誰補充。
生:“原來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
師出示這一段話,是怎么畫的,看清楚了嗎?閉上眼睛,什么地方讓你印象深刻?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金魚的每個部位都一絲不茍地畫下來,非常細致。
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揮筆速寫,很快畫出金魚的動態”
生:我感受到了青年畫畫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
師: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靜靜”,什么是靜靜?
生:靜靜就是不出聲。
生:就是不受干擾。
師:青年靜靜地畫畫,有多么仔細,請用心讀,用心體會。
師:你就是那位青年,
生:不會,我已經把魚的樣子記在腦子里了。
師:你揮筆速寫,很快畫出金魚吃食的動態。你在畫畫時,還會到魚缸邊去看嗎?
生:不會,我已經把金魚記到心里去了。
師:是啊,青年靜靜地畫畫,他心里裝著金魚,記著金魚,刻著金魚,這就叫靜靜。
生:這是一絲不茍的靜。
生:是專心致志的靜。
生:這是胸有成竹的靜。
(板書)師:把青年靜靜畫畫的情景記到心里去。讀——
師:正是那位青年靜靜地畫,所以小女孩驚奇地喊:魚游到了紙上……
師:正是那位青年靜靜地畫,所以圍觀的群眾都覺得:魚游到了紙上……
(反思;如果讓我教學這段,必定在“怎樣畫”這兒大做文章:他怎樣把“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怎樣“揮筆速寫”,你能學一學他的樣子嗎?然后讓學生展開聯想。我相信很多老師也會這樣處理。但是王老師沒有,他抓住讓我們忽略的“靜靜”二字,大做文章,透過靜靜,看到了青年的專心致志、一絲不茍,簡單的“靜靜”似乎蘊涵的遠比我們想像的多,也為我們開啟另一扇風景獨好的窗子。)
二、靜靜地看(第二課時)片斷
師:這么高超的畫技是怎么練出來的呢?請你從文中找一找?
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師:你一定會注意到一個詞“靜靜”,什么叫靜靜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