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教學實錄——《魚游到了紙上》
師:恩!看青年畫魚,什么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特別深?(指名一生)你來說!
生:我是從“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師:恩,說!
生:因為他把金魚的每個部位都一絲不茍地畫下來,還把金魚畫得像真的一樣。
師:恩!聽出來了!青年畫魚那一絲不茍的勁兒給你留下的印象特別深,是嗎?(生點頭)好!(指名另一生)誒,你呢?
生: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分都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我從那靜靜地畫畫,我感覺到了那位青年心跟這個畫融在了一起了。
師:喲,厲害!你們有誰也像她一樣,留意過“靜靜”?還有誰?(指名一生)你說!
生:我覺得“靜靜地”這個詞,讓我感覺到這個青年在畫畫的時候很心平氣和,很認真。
師:心平氣和,認真!有眼光!能從“靜靜地”后面,讀出!讀出——心平氣和,厲害!佩服!
生:我從“靜靜”這個詞語感到,他畫畫畫得到了忘我的境界。
師:噢!“靜靜”后面還有忘我,這是一種境界,好!(問另一生)你呢?
生:在這個女孩講這句話的時候,說明有非常多的人在看,所以他四周是非常吵的。但是他還是在靜靜地畫畫,沒有被周圍的聲音而影響到。
師:好眼光!是的,跟環境一聯系,跟環境一對比,才能夠讓我們感覺到,他是靜靜的。把手放下!有人說靜靜就是心平氣和,有人說靜靜就是忘我,有人說靜靜就是不顧周圍人,不作出任何反應。是這樣嗎?(看生,再問)是這樣嗎?來,把手放下。閉上眼睛,我們再去靜靜地看看,青年是怎么畫魚的。一邊靜靜地看,一邊靜靜地體味;一邊靜靜地體味,一邊靜靜地想象。好,青年開始畫魚了——
(師范讀大屏幕上的句子)
師:看到了嗎?看到的舉手!
(生舉手)
師:你看到青年在畫什么?
生:畫金魚!
師:畫金魚的什么?
生:動態!
師:動態,沒錯!誰看到過金魚的哪些動態?說說!
生:我看到過金魚吐泡泡!
師:吐泡泡,好的,這是一種動態,來,站著!站著啊!還有不一樣的動態嗎?還有嗎?(指名另一生)來,說說!
生:我看到金魚在紙上甩尾巴!
師:噢!甩尾巴!這是一個動態。好的,站著!站著!吹泡泡,甩尾巴,誰還看到了不一樣的動態?(問一生)誒!你看到的金魚的動態是——
生:金魚在吃東西。
師:吃東西,好的。來!你也愛吃零食。好的,你也站著啊!站著站著,把手都放下!我估計還會有不一樣的動態,是吧?好,來,大家注意看!現在,讓我們先去看一看,青年是怎么畫金魚吹泡泡的。(對回答“吹泡泡”的學生說)請你畫!會畫嗎?(生點頭)會不會?對著話筒說,會不會?實話實說,會不會?
生:會!
師:會!你怎么畫?
生:我,我先慢慢地畫出圓圈,在金魚的嘴巴旁邊。
師:瞧,她以為我讓她真畫金魚呢!不是,不為難你啊!咱們是語文課,不是美術課,咱們不畫金魚。但是,咱們還畫,用什么畫?用你的朗讀來畫。很簡單,王老師教你一招。你呢,把“金魚的動態”,看到這地方了嗎?在“金魚的動態”,在“動態”之前加上“吹泡泡”就成了。那金魚就畫出來了。明白嗎?把整個句子讀一遍,讀到“金魚的動態”的時候,把“吹泡泡”這個詞兒填進去。好!明白了吧?(生點頭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