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安門廣場 教學設計
【教材一讀】這是一篇說明性課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分六個自然段介紹了廣場的地理位置、主要建筑、政治地位及典型場面。結構嚴謹、層次井然,表達精煉準確。
第一自然段總領全文,介紹了廣場的具體位置和壯觀景象。(北京“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最寬廣、最壯觀”的城市廣場。)
第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主要建筑。(北—中—南—東西)
第四自然段介紹了廣場的特殊政治地位。(新中國的“象征”,各族人民“無比向往”的地方。)
第五六自然段描述了兩個典型場面——清晨時的廣場和節日時的廣場。(清晨,紅旗與旭日同升;節日,廣場熱鬧沸騰。)
本文運用了大量的成語和四字詞組,使文章有形有色,如:紅墻黃瓦、雕梁畫棟、巍峨壯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翩翩起舞等。同時還進行了對偶的運用:如“鮮花和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齊飛”節奏強烈。并運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廣場不僅壯觀,而且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也如紅日冉冉上升,日益富強,日益偉大,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教學理念】
教師要引領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具體可觀的形象(如第二至二自然段,主要建筑的位置);教師要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從字里行間誦讀感受(如第四第六自然段);教師應深入解讀文本,賦予文本精神內涵。(如:本課中將民族自豪感融于閱讀教學中。)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至六自然段。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8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讀懂課文,了解廣場的壯觀輝煌;知道是新中國的象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思路】
●以《我愛北京》歌曲導入,組織談話,激起學習欲望。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感知大意,理清脈絡。
●精讀細品,讀中感悟,第一自然段抓“中心”“最”結合拓展知識理解。二至三自然段,抓方位理解,第四自然段是重點,為什么是“新中國的象征”為什么“無比向往”,結合開國大典場景反復誦讀。第五六自然段充分讀,邊讀邊體會內涵,運用圖片資料說話進行練習,融入民族自豪感。
●升華情感,積累背誦,補充閱讀(《語文補充閱讀》)。
●大致分三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板塊一:歌曲導入,談話激趣
1、同學們,還記得幼兒園里學過的一首歌曲《我愛北京》嗎?會唱的一起唱。
2、板書課題,齊讀。
3、在你的印象中說到廣場你會想起些什么詞。(壯觀、宏偉等)
4、簡單介紹:建于明代,名“承天門”,重建于清代,改稱。
5、廣場在我國的什么地方?
6、出示廣場的圖片,你們想去廣場參觀嗎?今天機會來了,我們可以隨著文字免費去游玩。
板塊二:初讀課文,理清大意
1、 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長句子之間的停頓,想想通過讀后你了解了什么。
2、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并相機出示生詞及課后相關的四字詞語。
(2)指導多種形式讀詞語,并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