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教后記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5
XX年的暑假曾去過北京,天安門廣場是旅游的第一站。上這課等于帶著孩子們重游廣場一番。課前讓孩子們搜集有關天安門的資料,并把有條件上網的學生帶來的資料放在班級的“知識角”,讓孩子們對天安門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這三個字的含義,對天安門產生向往。課堂上當我繪聲繪色地把當年旅游的所見所聞介紹給他們的時候,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特別是我告訴他們天安門廣場總面積約44萬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時通過120列游行隊伍,可容納100萬人游行集會時,孩子們不住地驚嘆。
課文的二三兩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了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博物館及人民大會堂。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詞,再想想這有什么建筑物。科學課上孩子們已對“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較熟悉了,所以講解完畢大部分學生能準確完成課后習題4。只有個別學生讀了“東西兩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巍峨壯麗的人民大會堂遙遙相對。”不知哪個在東,哪個在西。我讓這些學生反復讀句子,最后解決了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還好,答案是他們自己讀出來的。
本課所描繪的意境挺美的,但僅靠文中的文字介紹,學生的感悟是不會太真切。其實,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畫面學生并不陌生,只要去激活,去運用,它就能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課文第三段時,為了使學生能感受到天安門城樓的雄偉壯麗,我引導學生回憶電視上看到過天安門城樓。學生通過回憶,基本能把自己印象中的天安門城樓詳細地描述下來。在講到天安門城樓的升旗儀式時,我讓孩子們回憶上課前特地布置他們看的有關升旗儀式的畫面,學生體會到它的莊嚴,隆重。再讓學生聯系每個星期一學校的升旗儀式,找出差距。(學校的升旗儀式學生的表現確實不怎么樣,又上成政治課了。)
新課結束后我喜歡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學完課文的感受,暈的是我發現孩子們不會感受了。是不是我的問題出現了問題,思考中。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天安門)
此問轉載(敏思博客原創聲明:未經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紙媒體,網絡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日志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