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上第三單元備課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
白 銀 / 盤 里 / 一 青 螺 。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學生發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 范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 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
1、 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 抄寫書后第三項詞語兩遍。
3、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11、古詩兩首之《峨眉山月歌》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 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 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后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田園詩情》備課資料
奇妙的荷蘭風光
一、低地高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風景。荷蘭是世界上有名的“低洼王國”。它的1/3國土海拔不到1米,近1/4的國土低于海平面,近1/4國土由圍海造田而成。首都阿姆斯特丹尤為低洼,有的地方低落至海平面以下5米!據說冬季漲潮時,北海的海面竟然與城內二層樓頂一樣高!這個城市的建筑很多都是用木樁打入地下支撐著。難怪被稱為“海洋中的城市”。令人驚奇的是在這片世上少有的低地里生長的荷蘭人竟會有居世界第一的身高!荷蘭的男人大多魁梧偉岸,女人大多頎長、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