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九冊26~27頁《校園的綠化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測量、設計,進一步鞏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計算方法,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3、在創新設計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采用割補法,把它轉化成幾個基本圖形再進行計算。
教學預案:
一、 課前導入、激情引趣
1、到現在,我們都認識了哪些圖形?
2、把你最喜歡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5年級的孩子,情感日趨成熟,讓他們自己說出喜歡的公式并用自己的經驗把這個公式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跟大家提醒,代替老師一問一答的舊知復習,充分展示課堂的開放、大氣。
二、合作探索、掌握新知
(一)學測量,說解法
1.我們學習的這些計算公式,今天要在生活中派上用場了(出示課件)。這是我們校園里的一塊花圃,同學說認真觀察。
思考:要計算出它們的面積,需要哪些條件。如果老師只給你們一把米尺,要怎么測量?
思考和指明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用一把米尺解決要求面積問題時,同學們既要思考求這個圖像面積所需的條件,更要思考這個條件如何獲取,這無疑給了學生帶來了極大地學習動力和動手試試的愿望!
(二)學會探究、挑戰難題
1.我們校園里還有兩塊花圃,是這樣的……(出示課件),要計算它們的面積,有些小困難,大家有信心解決這個問題嗎?
2.同桌合作,探究,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把算式寫出來。
3.指明匯報結果,師展示他們的結果。
4.結合課件,師小結解決這個問題的割法和補法,并說明: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會得出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就像剛才這道題。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同學探究、交流、學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同時也學會認真聽取別人建議,真正做到學生新知的獲得不僅教師的告訴和訓練,而更是學生的探究與交流。
三、聯系鞏固,強化方法
1.校園里還有兩塊花圃,都是像我們剛才研究的不規則圖形。同學們,不管你們喜歡割法還是補法,用你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現在就動手吧。
2.展示學習成果,優化解題方法。
3.總結提升:通過剛才的探究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這兩道習題,既有利于優化解題策略,更有利于讓學生的知識從操作到語言的飛躍,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升華。
四、拓展練習,爭當小小設計師
為了把我們的校園建設得更美好,校長決定在建一做教學樓,教學樓前的花圃讓我們來幫忙設計,看誰的花圃設計的美麗又大方,校長就采用誰的設計。那樣,你就真正成了一個設計師了。拿出我們的格子圖,動手設計吧!
2.展示設計成果。
3.利用課間時間思考:我還可以怎么設計使花圃更合理更美麗。
〔設計意圖〕讓每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既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已學的知識,更有助于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