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五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活動中,綜合運用求平面圖形面積的知識并使用割補的方法來計算稍復雜的圖形的面積。2、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價值。3、在創新設計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4、通過解決校園綠化環境相關問題,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熱愛校園、熱愛學校的情感。教學重點: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一些稍復雜的圖形面積。教學難點:用割、補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談話:課件展示學生在校園綠化旁活動的場景和校園平面圖。我們的校園環境美嗎?2、的確非常美,它的美與校園里的各種綠色的裝點分不開。可你知道嗎,校園的綠化與數學知識還有很多聯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校園的綠化面積(板書)【設計意圖:以校園綠化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啟發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實踐探究,合作交流活動一:量量算算1、課件出示書上量量算算部分的圖片。 圖上三位同學正在測量什么形狀的草坪?有哪些數據是必須測量出的?分別怎樣測量呢?(提醒:在室外測量的時候,結果一般保留整米數)2、課前我們實地測量了校園里的草坪(課件展示測量場景),這是什么形狀?測得的數據是多少?3、根據測得的底和高完成面積計算。4、小結:通過實地測量并計算,可以讓我們比較準確地掌握校園綠化的基本情況,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找我們熟悉的圖形進行測量計算。5、過渡:其實在學校校園里,還有很多不規則的圖形。例如這一所學校里就有一塊這樣的草坪。【設計意圖:由于實際測量耗時較長所以課前帶領學生在校園內找合適的草坪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這樣能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在課堂上通過課件展示測量場景,讓學生在回顧中加深記憶。】活動二:想想算算 1、課件出示例題 指平面圖:這樣的一塊綠地,和我們剛才見到的綠地有什么不同?(多邊形)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教師提供帶圖的練習紙) 3、小組匯報,呈現討論結果,分類整理。 4、小結:在研究多邊形面積的解法時,我們是通過割或補的方法,將沒學過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板書:轉化 已學過的圖形),這是數學上重要的轉化思想。 5、鞏固練習(課件呈現書上兩道練習)
解決后比較:兩題分別運用哪種方法比較合適?(方法優化)【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呈現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整理歸納和比較中,體現方法優化的思想。】 活動三:自主設計 1、出示學校平面圖師:我們學校想把綠化做得更好,迎接省綠色學校的驗收,校園里還有幾塊空地,想在這些空地上建造一些花圃,你愿意幫學校設計幾個花圃的圖案嗎? 2、 每個組選一塊空地進行設計。(要求:設計用線段圍成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