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精選2篇)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篇1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該部分是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圖形面積,并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和計算,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者以教材為藍本,改變教材中“想想算算”中五邊形草坪圖的呈現方式,以先分后合再分這一教學思路,輔以開放的教學情境,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取得了意想不得的效果。
課開始,師先和學生簡單地對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作了回顧,然后師給學生出示了下面兩個圖形,讓學生求其面積:
生計算后師生簡要小結,師變換黑板上的圖形:五邊形的草坪(如圖)
生有了前面的基礎,容易想到,要求這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只要把它分成兩個已學過的規(guī)則圖形就可以了。學生初步明白了解決不規(guī)則圖形的辦法,知道了該怎樣去分析此類問題,這時師不失 時機地向學生提出:你還有什么辦法解決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很濃,而且很投入,學生不費什么力氣就找到了另外兩種方法。此時,師生只需作簡單的小結和梳理,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此后,師又重點出示了書中兩個稍復雜圖形的第一個圖形,在黑板上畫出了四個同樣的圖形,讓學生去操作、去發(fā)現,要求學生在圖上畫出自己的想法,寫出自己的算法,在一題多解中培養(yǎng)學生靈活地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知識應用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價值,感受數學的樂趣。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課,主要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一些稍復雜的圖形面積,并在校園中進行一些測量和計算,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割補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1.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獨立思考“想想算算”第一題,再組織學生圍繞學習菜單進行交流討論,拓寬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然后通過全班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但是所有學生都沒想到用“補”的方法解答,我因勢利導,通過畫圖介紹“補”的方法,并由此簡單講解了求組合圖形的一般方法——割補法。由于是學生積極地想獲取知識,故他們都能全神貫注,并在之后的圖形計算中加以運用。
2.注意了練習形式的變化。雖說本課的練習量不大,但每一個圖形都可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因此,在時間上就顯得較緊張。在練習上我采取了對部分圖形計算讓學生用直接口答或小組交流后,比比那組的方法多,或由學生在圖中畫線敘述方法等形式完成。
3.強調了方法的有效性。對“割補法”的運用,提醒學生在解決組合圖形的過程中,不要以為我想怎樣分就怎樣分,我想怎樣補就怎樣補。一定要想,這樣分,這樣補,可以進行解答嗎?方法的運用,最終是能夠解決問題。
4.注重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畫畫算算”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設計花圃的圖形,并計算,有選擇的讓部分學生上前展示他們的作品,及闡述其設計的思路。這樣,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再次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價值。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校園的綠化面積》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綜合實踐課,教材分為想想算算、量量算算、畫畫算算三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調整,把量量算算放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想想算算和畫畫算算安排在最后。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給同學們營造一個寬松的表現環(huán)境,讓學生說出喜歡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為什么喜歡,有哪些細節(jié)需要提醒同學們,以這樣的方式讓同學們自然記住平時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和重點。接下來的學習,都是讓同學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發(fā)揮。老師給予引導理解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學們在自由的課堂里,心情輕松、思維活躍,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到愉快的學習中。
在量量算算中,因為無法實地測量,所以我讓同學們指出需要測量的線段后再說出計算的方法,體會數學的價值,讓學生真正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新課的學習,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獲得自己獨到的解題方法,在與同學的交流中,體會別人的思維方法,學會優(yōu)化解題的策略。
畫畫算算,作為準備題和課后延伸題,以小小設計師的方式呈現,引發(fā)同學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設計的自信和動力。
十幾年了,我總是改不掉這個毛病,放不開孩子們,在他們表達的時候我總是搶著把學生正在說的話給說了,過后想想,課堂中很多精彩的回答就這樣被搶沒了。另外:課前我有過思考,當學生回答解法時,我需要板書算式并探討計算結果嗎?后來我覺得,這是一節(jié)方法和策略的探究以及對公式的應用熟練程度,計算應在平實中訓練,因此,我省了板書算式這一環(huán)節(jié)。只讓同學們說說各種條件是否具備,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方法的探索與表達。我想,語言是思維的最高方式,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列式計算這些步驟應該都不是問題。這樣的安排,是否對這節(jié)課的任務完整完成欠妥。請各位老師們能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今天課上把練習處理完畢,實在是舍不得舍棄量一量和算一算,所以和體育老師商量了一下,借了一堂課。大致上也就是有借無還的那種類型吧。
因為下午要做這個實踐操作。在數學課堂上,我就有意識地開始指導學生操作的程序。當我出示了第一幅草坪的圖后,我就問:如果是我們要出去測量,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學生們明顯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們都要想。最后有學生說:“我們要帶一些測量的工具,如皮尺。”見學生還是不明白,我指了指圖,就有幾個學生反應過來了,說:我們要帶好工具,然后首先要觀察要測量的地方的形狀,把它畫焉后再進行測量。還有學生說:我們要分好小組,因為一個人測量的話,肯定是來不及的。于是,我們總結出了:觀察圖形,畫出草圖,測量數據。計算面積。
下午的第三課我們全班一起出動。我們校園中的草坪大多為長方形。所以測量起來還是很快的。學生們的興致很高。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任務。有一組報銷了一卷卷尺,他們也很高興地把卷尺扔進了垃圾筒。還連聲說,老師,沒關系,下一次再測量時卷尺肯定不會弄壞的。
準備把學生的測量結果整理一下,然后查找相關資料,貼在黑板報上。我想,這一定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校園的綠化面積 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分割法和添補法,綜合運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原以為這部分內容淺顯易懂,只要把《組合圖形》分割或添補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就ok了。課堂上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課堂氣氛很活躍。我想,今天的課堂效率肯定不錯。最后讓學生完成《一課一練》15頁,我做了一個統(tǒng)計,大約有一半的同學多多少少有錯。計算錯的有很多,單位寫錯的也有。唉,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決定一切。說實在,學生的習慣太差了,讓我傷透腦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持之以恒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校園的綠化面積》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第二單元學完后安排的一次實踐與綜合運用,主要讓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一些稍復雜的面積圖形,并在校園中進行一些實際的測量和計算,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本節(jié)實踐活動課的設計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引導探索不同途徑的解題策略,使所學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只是得到了升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huán)境,有利于其思維的活躍.
2,通過學生動手測量,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的心理,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通過人人動手操作,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歸納和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親身體驗,并在此基礎上挖掘了活動內容中的開放因素,讓學生自主設計形狀各異的花圃,并計算面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供了條件.
只有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強調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