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
二、品讀學文
1.默讀課文,體悟風情。
師:是什么讓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體現奇麗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體現民族奇特的句子,然后把畫出來的句子讀一讀,想想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2.感受“奇麗的景色!”
學生匯報交流(請學生說,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1)“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a、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體會景色“奇”在哪里。(“任何”“家家戶戶”表現“奇”)
b、引導學生想象、描述“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隨機出示課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表現“麗”),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造句。
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花的詞語? 此時,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想象,交流。體會景美,板書“美”。
指導書寫。
(2)“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a、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師: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師:想去親眼看看這美麗的景色嗎?
b、播放課件,欣賞。
師:走在這樣的小鎮上,你有什么感受呢?
c、指導朗讀、背誦。
3.體會“民族的奇特”
師:這么美的景色是怎么產生的呢?
(1)“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出示以上文字課件。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比較,理解德國民族
養花的奇特。
4、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1)結合上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境界嗎?
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舉例子,
教師小結。
5.朗讀升華
師:正是這種“我為人人”的境界,讓我
們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他們“家家戶戶都在養花……”(生接讀第2自然段部分文字,課件出示)
師:正是這樣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走過任何一條街……(生接讀第3自然段寫景的部分,課件出示)
6.理解“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
(1)導語
師: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會)
從哪看出來?四、五十年后,當作者回到德國看到“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如此長的時間景色依然沒有改變,所以作者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出示句子,齊讀)
(2)理解“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美麗到底指什么?
(美麗除了指美麗的花,也許作者還指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
師: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齊讀)
7.理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