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五語下第四單元教學指導意見
三、教學方法及媒體運用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與感悟,抓住中心詞句領略它們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把語言文字的品味與視覺資料的欣賞結合到一起,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四、教學建議: 1、觀賞視頻、圖片,激發興趣。在學課文前,放映一段有關秦兵馬傭的錄象,讓學生感受兵馬傭恢弘的氣勢和宏大的規模,以及惟妙惟肖的精美造型,激發學習興趣。 2、在想象的空間自由翱翔 。 恢弘的氣勢與規模,精美的造型,描寫得生動細致,引導學生扣住重點詞句來想象體會其特點。當教到兵馬傭的神態各異一段時,讓學生循著作者的思路,讓學生想象:“你還看到了怎樣的兵馬傭,除了課文上的神態描寫外,你還可以怎樣描寫?” 3、積累語言,積淀語感經驗。本課語言優美凝練,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誦讀來細細品味、感悟,幫助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積淀語感經驗。本課成語較多,也應訓練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積累成語。 4、盡情表達,表現自我。在課堂教學和課后的思考題練習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這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討論、交流,把想到的說給同學聽,議一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表達對秦王朝、秦始皇的認識。 5、關注寫作方法。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及其所蘊含的情感有較深刻的印象后,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的寫法,從讀學寫,活學活用。 6、搜集有關的歷史材料,豐富學生歷史知識。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如天上繁星,引導學生承接上一單元“我讀書,我快樂”的要求,去收集、閱讀秦王朝乃至其他朝代的故事,開闊他們的視野,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五、教學構想 一、欣賞錄象,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由1974年,秦兵馬俑的神奇出土導入,讓學生欣賞錄象,交流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說說兵馬俑給自己的印象,把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二、以過渡句為橋,了解大意。 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么?作者著重從哪兩個方面具體介紹兵馬傭的?能到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出關鍵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隨后,緊扣這句話,讓學生思考:從這句話中可以讀出哪些內容?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過渡句。承上啟下)學生了解到課文以此句為橋,貫通了全文。學生經過這一環節教學,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文字,感悟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出示過渡句,引導學生從“不僅”一詞明確:課文應先寫規模宏大,第二自然段是扣住這一詞語來寫的。再組織學生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學生從一系列數字與插圖中感知、想象、體會秦軍的強大氣勢。 語文教學不僅要理解內容,還要感知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總結,作者是通過具體數字及人們觀后的感受,表現“宏大”。最后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表現出兵馬俑“規模宏大”。 課文除了講“規模宏大”,還講了兵馬俑的什么特點? 四、感悟秦兵馬傭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進入此部分的學習,以過渡句的方式,引出下文的學習。文章不僅寫出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而且寫出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接下來我們將去細細觀察。 由于4—9自然段的結構是類似的,故可以用一張表格安排一個自學。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它們有什么樣的鮮明個性?完成表格: 兵馬俑 個性 類 型 眾 多 將軍傭 武士傭 騎兵傭 車兵傭 弓弩手 馬傭 給學生能夠充分自學的時間后,集體討論,交流,進行歸納。 (1)從“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最前列”和“神態自若”的描寫中,感受將軍俑“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特點。 (2)從“體格健壯,體態勻稱”及穿著裝扮,手持各種武器,“目光炯炯,雙唇禁閉,神態嚴峻”中,體會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點。 (3)從“上身著短甲……左手持弓箭”中體會騎兵俑的勇猛善戰的特點。 (4)車兵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5)弓弩手張弓搭箭,神情專注; (6)馬俑形體健壯,肌肉豐滿,躍躍欲試。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生充分交流,發表意見后,玩一個小游戲:看“對象”送詞語,進一步感知每一種兵馬俑的特點。 在第十自然段中,作者描寫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以及由此聯想到的它們的內心世界。 在本段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思考: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個詞來寫的?作者分別描寫出兵馬傭的哪些神態呢?請在下面加上小圓圈。在這一段描寫中,除了所看到的,還寫了想到的,請你邊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形象,體會神態各異。你還看到了怎樣的兵馬傭,除了課文上的神態描寫外,你還可以怎樣描寫?讓學生發揮想象,循著作者思路,盡情表達,說一說。 五、學習首尾兩段,激發民族自豪感 指名讀第1段。理解“舉世無雙”、“享譽世界”是什么意思,從中體會秦兵馬俑的價值。再指導朗讀,讀出為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學習最后一段,可以讓學生觀察軍陣排列插圖,說說你覺得這些兵馬傭怎樣?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再一次從大處欣賞,體會宏偉之勢。體會民族自豪感。 六、研究寫法,促進借鑒 回顧全文,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來展現秦兵馬傭的特點的?隨后交流討論: (1)用一個中心句,將文章所具體介紹、描繪的兩部分的內容自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2)全文采用“總—分—總”的行文結構,先總寫秦兵馬俑的價值及其影響,然后從兩個大方面具體介紹、描繪,最后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3)圍繞中心句來描寫。如第二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等。 教師建議從讀學寫,活學活用,用學到的方法去寫一個景點或建筑。 七、課外作業: 1、讀背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詞句; 2、瀏覽秦兵馬俑網站,去網上查閱搜集資料。 3、準備以導游形式,將課文(或某一內容)編成導游詞,結合搜集到的兵馬俑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回家后向家里鄰里等周圍人介紹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