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五語下第四單元教學指導意見
練習4 教材概述: 本次練習安排了五個項目,內容包括語文與生活,誦讀與欣賞,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其中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是訓練重點。 語文與生活: 本次“語文與生活”是關于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訓練,意在使學生懂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其中又包括了三項內容。第一項是根據要表達的意思,給句子加標點;第二項是練習修改用錯的標點;第三項是練習給短文加標點。 練習課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課型,因此我們要精心準備,讓學生上得興趣盎然。對于本題的導入,我們可以用一個或兩個關于標點的故事。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青菜一碗夠了”。讓學生帶著對標點充滿好奇的感覺進入第一項練習內容。對于這個句子,我們成人的定性思維覺得有兩種答案。其實不然,學生會想出一些我們想不到的答案,曾經聽到學生這樣加標點:明光小學女排打敗了雙池小學女排?奪得了冠軍?(懷疑)還有人這樣加:明光小學女排打敗了雙池小學女排!奪得了冠軍?(還沒結束,只是半決賽)鑒于學生的多樣思維,我們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你能給它加上標點,至少表達兩種意思嗎?但不管怎樣加標點,一定要讓學生得出結論:要表達意思明確需添加標點符號。第二部分的修改標點,重在要讓學生說出:為什么要這樣改?避免在學習中范錯。這四題中,第三小題學生理解起來較難,引導學生明白“這本書是什么時候買的”是“實在想不起來的內容”,是陳述“我實在想不起來一件什么事”,并不是直接發問,所以不是用問號,而是用句號。第四小題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冒號的功用是“引出內容”,是說明大家喜歡讀的書是哪些,但加了“等”字就變成了列舉,而不再是解釋說明,因此,冒號要換成逗號。標點符號的基本功能就是表情達意,讓學生領悟它們的使用,還必須依靠朗讀來體會。因此,這些題目的練習都必須依靠朗讀來體會、領悟。在第三題的練習上,更要先讓學生把日記多讀幾遍,了解日記的內容和意思,明確作者寫日記時的心情和日記的語氣,然后再讓學生加上標點。對于其中幾處用句號的地方,我們是否可以允許學生用嘆號,表達每個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誦讀與欣賞: 本次誦讀與欣賞安排的是寫景高手劉鄂的著名小說《老殘游記》的片段。意在通過誦讀幫助學生學習欣賞自然美,學習寫景的用詞和方法,積累語句,豐富文化知識,加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感悟全景,通讀全片段,想象畫面。然后,默讀全片段,思考:文中寫了哪些景色,又是怎樣描寫的?接著交流討論,學生根據提示語很快能找出描繪了千佛山、大明湖的景色。發現作者是抓住“梵宇僧樓”“蒼松翠柏”的色彩美來寫,還打了一個比喻,讓人讀來如入仙境,如在畫中;用了一個過渡句引出“大明湖”,抓住湖水的澄凈和湖面的平靜來寫。此過程既讓學生欣賞美景,也從中發現景物描寫的方法。最后要求學生把此片段背誦下來,記住美景,積累豐富。 口語交際: 本次的口語交際,意在引導學生擴大閱讀,去了解世界,并能對搜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學習本單元各篇文章“抓住特點進行描述”的方法進行組稿,通過介紹的形式與人共享。大家可以把它組織成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書上的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上面一段文字主要是告知學生,城市的雅號反映城市的特點,我們要介紹出城市的特點;下面的圖片呈現的是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分別是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悉尼歌劇院、北京故宮、法國羅浮宮。只有“北京故宮”這一代表性建筑與雅號“對稱的古都”相對應。因此,我們是否可以把它組織成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先讓學生去廣泛地搜集資料,可按照如下表格進行(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可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