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耐人尋味”:耐——經得起;尋味——探索體味、體會、品味其中的含義。這個詞語說明德國人這種行為經得起人們去仔細體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反復體味。那么可以問問學生:你體味到了什么呢?
本課有一些需要深刻理解的句子:
①“……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再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略講)
這兩句話進一步點明了德國人養花的與眾不同之處。因為花朵栽在屋外,都朝外開,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那么想一想作為辛苦栽花的主人能看到些什么呢?(枝干和葉子)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嬌艷的鮮花)。顯然,德國人養花不是為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
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深挖)
我們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這句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來幫助學生理解句義。“這一種境界”在這里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頗”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尋味”指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我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助人為樂,我為人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做好事其實就是報恩。一個人只要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總會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關愛。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會受到來自醫生、護士、父母、兄弟、姐妹、左鄰右舍、老師、同學、同事、互不相識的人的關愛。傳統美德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幫助任何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我為人人。助人是無私的,他使你的心靈得到凈化,使你的精神升華,更使你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成為一個實際意義上的社會人,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如果大家都這么想這么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果。雖然“人人為我”放在前面,但實際上“我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才會實現“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這兩者之間要辯證看待,整體理解。如人人都做到我為人人,其結果不是人人為我嗎,這個因果關系連小孩子都能推導出來,所以我說我為人人是因,人人為我是果。如果你想獲得,必先付出,舍得舍得,先舍后得。在課后拓展中可以圍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舉出身邊的實例: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③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深挖)
時隔四五十年,作者又來到德國,當然會見到許多變化,但他說“美麗并沒有改變”,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是說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