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課標版)
三、引導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讓他們合作交流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要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教給學生交流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交流的意識。本節課在這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如在教學第一幅圖時,投影演示后,先讓同桌的一名同學說,另一名同學認真聽,然后互換位置,進行交流;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再在班內進行交流,滲透合作交流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數學又服務于生活,教學時要注意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重要性。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其他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進一步體驗到生活中許多問題要用加法解決,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本節課的設計與教材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我們認為教材只是教學的藍本,教師在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應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教材資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這樣教學有利于兒童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也有利于學生數感的形成。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要把握加法初步認識的“度”(知道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出加法算式。)因此,本節課只要求學生會說出加法算式,而不一定要說出得數,即便說出得數也是數出來的,因為下節課才學習加法的計算方法。
2、要注意過程的展現,教學時除了注意展現情境圖的過程外,還應注意展示合并的過程,并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出來。
3、本節課只認識“+”,(因為“=”在比大小時已出現了)并不要求書寫,因此不要提高要求,以免加重學生負擔。